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日,谈禅之余,乐然捐出自家膏腴之田的租谷百石,补足重建极乐禅寺的经费,同时又刻大士妙相两座,刻成之后,又捐了一些租谷。
于是,极乐禅寺重新焕发庄严。
古有夏九与镜清恷禅师,今有林君美与铁关武公。
他们的善举,刻在碑上,垂范后世。
撰写极乐寺碑文的作者是时任温州路永嘉县尹林慧生。
明万历《温州府志》记为林泉生,字清源,元莆田人,至顺元年进士,官至翰林直学士。
林慧生“文词名海内”
,是“闽中文学四名士”
之一。
作为地方官,弘扬地方美德是林慧生的职责所在,其中也有他与君美,以及与极乐寺铁关禅师的情谊。
元时,士大夫与僧侣交往是当时的一种社会风气。
他们仰慕寺院清雅脱俗的环境,与高僧大德或携手出游,或坐禅论道,或茗茶弈棋,在唱和酬答中交流思想,常为佛教僧人撰写一些碑铭、僧赞、诗序等文。
林慧生与林君美想必是这股文化潮流的先锋。
极乐寺碑立于元至正三年(1343年)。
碑文中有极乐禅寺的兴衰、人口的迁徙,还有文人、仕宦与寺僧的交往,相应的是宗教、农耕与士人文化等。
二
佛教东来。
但没有人知道佛教何时在东海一隅落地,或许是东海的长风带来,或许从东瓯王的翎羽上飘落下来,或许从青瓷熊熊的火焰中飞溅出来。
但是,一位诗人带来佛教思想,却是永嘉(温州的古称)山水可以作证的事实。
永初三年(109年)七月十六日,谢灵运被贬谪永嘉任郡守。
谢灵运心不甘情不愿,赴任日期一再迁延,原定夏末到任,直到秋天才顺着瓯江而下,踏上这座滨海小城。
这位满腹郁闷的诗人,给温州山水带来了文学的光辉,以及佛教的慧光。
谢灵运与佛徒有相当深的因缘,他与慧琳友善,同为庐陵王义真的入幕之宾。
曾见高僧慧远于匡庐,其他如法勖、僧维、昙隆、法疏等人,也都与之有过交游。
前往永嘉,可能有几位僧人同行,到了永嘉后,这些僧人也随从灵运出游,并时常在一起诵经论道。
一日,谢灵运与僧友去郡城西面的瞿溪山访僧。
他们驾一叶扁舟,从郡衙门前的河道出发,出城南,折向西,往峰峦叠嶂处而去。
一路上,一个个海迹湖,像一双双明亮的眼睛,照亮谢灵运灰暗的内心世界。
登瞿溪山后,谢灵运写下《过瞿溪山饭僧》:“迎旭凌绝嶝,映泫归溆浦。
钻燧断山木,掩岸墐石户……望岭眷灵鹫,延心念净土。
若乘四等观,永拔三界苦。”
诗中谢灵运详细描述了山民原始的生活,赞美了僧友秉志高洁的修行,其实是他求助佛教思想摆脱现实苦闷的心灵表达。
谢灵运在永嘉写作了著名的《与诸道人辨宗论》,讨论“渐悟”
和“顿悟”
,辨析成佛之道。
谢灵运的“顿悟”
之义源于道生。
王弘把谢灵运的书送示道生,道生对谢灵运的阐释总体认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