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明史·选举志》)。
贡生步入仕途的门径,也不那么简单容易。
清初叶梦珠记载:“前朝学校最盛,廪、贡最难。
凡岁、科两试,不列一等一二名,无望补廪,甚或有三四十年,头童齿豁而始得贡者。”
(阅世篇·学校三)文徵明谈到苏州的举贡情况,一府八州县,生员一千五百人,三年所贡,不到二十人。
(《三学上陆冢宰书》)成为贡生之后,要做官,还要经过几次“国考”
:国子监考,吏部考,朝廷考。
均通过,然后授予教职。
崇祯三年(1630年),冯梦龙成为吴县学籍的贡生,然后千里迢迢赴京城北京参加朝廷考试。
京城选官考试总算顺利过关,冯梦龙被任命为丹徒训导。
任期是崇祯四年(1631年)至崇祯六年(1633年)。
训导是个学官。
任上他向知县提出改造县学,并编刊了教材《四书指月》,指导士子科考。
县学训导任满,业绩突出者,经提督学道和所管知府考核以后,报省里的布政司批准再报吏部铨选才可能得以升迁。
丹徒训导,也只是个动嘴皮子的闲职。
在仕途上蹭蹬了将近一辈子,就是为了有机会变“拖诸空言”
为“见诸行事”
。
时运把一个人推到冯梦龙的面前,此人是祁彪佳。
崇祯六年(1633年),故人之子祁彪佳出任苏松巡抚。
冯梦龙得以升任福建寿宁知县,与祁彪佳有很大的关系。
祁彪佳的父亲祁承爜曾任冯梦龙的家乡长洲知县,赏识冯梦龙,其创作的《双雄记》传奇曾受他的指点。
祁彪佳少时倾慕冯梦龙才名,任苏松巡抚后,与冯梦龙交往密切。
冯梦龙出任寿宁知县后,祁彪佳在《与冯犹龙》中谈到自己与冯梦龙有共事的缘分,得以观瞻冯梦龙的风采,近距离聆听教诲,是三生有幸之事。
从其言语中可见,祁彪佳与冯梦龙是一种相见恨晚的情谊,极力推荐冯梦龙是情理中的事。
从苏州到寿宁,有两条路可走。
一条是从苏州经浙江丽水、庆元到寿宁,翻山越岭,路途遥远。
另一条是水陆兼程,从苏州进入京杭运河到杭州,转钱塘江,沿富春江、兰江、衢江,至江山登岸,翻越仙霞岭古道,到浦城,再水路经建宁府(建瓯)、政和,而后走山岭进入寿宁。
明朝,寿宁县归建宁府管辖,按朝廷规定,县官要到府衙报到,经府署审核后,带上有府署印鉴的公文,方可走马上任。
冯梦龙走的是后面这条路。
行走在东南高峻蓊郁的仙霞山脉,冯梦龙觉得自己渺小如蚁,幸而还听得见一行人的脚步声。
这些小小的回声,令他想起唐朝末年起义军首领黄巢率十万大军挥戈浙西、转战浙东,取道仙霞岭,劈山开道直趋建州的金戈铁马。
唉!
这位落第的秀才,杀气太重了,致使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真是罪过啊。
他回首北望,仿佛看到了中原农民军的喊杀声卷起的漫天尘土。
他又想起张九龄、杨万里、王安石、陆游、朱熹、辛弃疾等前辈诗人在仙霞岭上留下的诗词。
他最喜欢辛弃疾那首《江郎山和韵》:“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
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