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字。
刘永生说,这是阿太扎的福鹞,等天晴了我们去放。
这只离开天空二十余年的鹞,颜色已从鲜红褪成浅红,但筋骨依旧强壮。
刘永生看了看身旁的孙子,又把福鹞放回纸箱封好推入床底。
孙子懵懵懂懂地跟着爷爷下了楼。
刘永生下楼后继续喝酒。
从刘力坚记事起,这把铜酒壶就在爷爷的手上。
这是一把有讲究的铜酒壶,像俄罗斯套娃,里外两套,外一套倒热水,里面一套装黄酒,可以温着慢慢喝。
不管外面怎么乱,天气多么冷,爷爷就守着这把铜酒壶,喝他的酒。
这一年,刘力坚十二岁,第一次看到家传的“福鹞”
。
一九八二年春日的一个暮晚,夕阳染红天边,风还是寒凉,人民广场上,“福鹞”
悄然飞起。
它起初有点胆怯,谨慎地飞着,唼喋着风,像鱼儿在浅滩轻吻水草。
放鹞人,一个是满头飞霜的老人,一个是风华正茂的少年。
老人一只手猛地一提又一松,趁它向前冲去的余力未尽之时,左手一反腕子,风筝打了一个回旋,扶摇直上,越飞越高。
在暗下来的天色里,老人的眼睛像星星闪烁。
风筝和人一样不言语、不歌唱,都带着飞翔的喜悦。
这也是刘力坚人生里第一次放鹞。
收鹞时,已是万家灯火。
回家后老人照旧温了铜酒壶里的酒,一杯接一杯地喝,只有孙子听得出来,爷爷那吞下来的咕咚声比往日欢畅,那酒吞下去后发出来的声气也比往日悠长舒展,仿佛这一壶酒经过春日暮晚几个小时的发酵变得更加醇厚了。
日子太平了,时间也溜得快。
转眼到了一九八五年的二月。
天气依然寒冷,但人一眼就看见了东风。
枝头先是绿蒙蒙的一片,而后一天天不可抑制地壮大起来。
一城春风,一城春绿,大自然仿佛在为即将到来的什么做好了铺垫。
晨光里,刘永生穿过鼓楼洞时,迎面撞上了一张纸。
这一张纸轻得像一片云,如果不注意也就飘过去了,但刘永生注意到了,纸上写着“温州市首届风筝比赛”
。
刘永生赶紧折回家,拿出“福鹞”
挂到墙上,叫齐了全家人,给家人讲刘家“风筝王”
的故事。
这次家庭会议的“决议”
是做一只“龙鹞”
参加比赛,继承刘家风筝的风采,由自己带着老大刘瑞锦和老七刘燕进负责制作。
龙鹞制作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
刘家子孙血液里流淌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比如对色彩的把握,对声音的敏感,对风向的认识,还有手指的灵巧,等等,在此次扎制“龙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