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并希望我能在此基础上,再构思,再创作,再提升。
武汉市作协主席、著名作家董宏猷指出:“《此情悠悠到永远》的问世,暗示和代表了一种国际潮流和趋势。
比如,欧美的一些文学工作者,都流行收集个人家史,留下资料。
本书讲述一个女性的一生,是怎样走过来的,她对社会的贡献是怎么样的,涉及很多历史的、社会的资料。”
他说:“好题材不要放过。
这本书有再创作的价值。
可以不仅仅从个人家庭的层面切入,不仅仅从一个母亲的角度来展开,不仅仅写一个母亲逝去以后,女儿**的悲痛情绪。
而要从社会的角度,把涉及的问题展开来,讲述人性的故事,反映时代的变迁。
这样会更加厚重一些。”
他说:“也许,作者的这一步,是无意识地迈出的,但是,迈出去了,就展现出了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就留下了足音。
因此,这本书还可以其他的形式出现。
再创作的书,不仅是献给她自己的母亲,而是要把它献给天下所有人的母亲。
再创作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更高层次的升华。
让大家读了以后有更加强烈的共鸣。”
由于一直处在繁忙的新闻工作岗位上,一直没有时间了却对这本书再创作的心愿。
直到2011年,我才开始着手对这个题材进行再构思,再提升。
于是,就有了现在的这部长篇小说《追到天边救母亲》。
二、关于小说《追到天边救母亲》的表达方式
重新思考的过程中,我发现,如果继续以纪实性的散文表达的方式,从写我自己的母亲,变为写天下人的母亲,在内容的扩展和表达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局限。
这时候,深藏心底的文学梦想又开始萌芽了。
我决定,尝试以小说的形式,为天下人的母亲写书。
因为,文学可以大胆虚构,而新闻和纪实性的散文,必须讲求真实,不允许有文学的想象和夸张,记者没有超越现实的自由,不能描写自己所没有的经历。
而文学,则是一个独立的艺术世界,有很大的想象与夸张的空间。
判断一部小说是否真实,衡量尺度是艺术真实而非客观真实。
当然,在小说的创作过程中,几十年新闻写作的表达习惯,可能在小说写作中有比较明显的痕迹。
正如我本人在《此情悠悠到永远》的作品首发式和研讨会上,对我自己的作品所认识的那样:“在人物和故事的描写上,应该可以再展开一些,应该有些过渡。
但我在写作的时候,习惯迫不及待地说事实。
这与我做了多年的记者有关。
记者就是这个习惯,所有的报道都必须用事实说话。
新闻记者接触一个事物的时候,首先是尽可能详细地抓住真实的材料,确定的事实。
只有把材料抓实了,才能将自己的倾向融入事实当中……一个职业记者,转换成一个作家,需要在表达方式上进行转换。”
尽管在《追到天边救母亲》这部小说中,我尝试着大胆虚构,尽可能地运用文学的多样化表达,不受制于事实的局限,大胆追求艺术的真实。
但从小说的角度来看,《追到天边救母亲》在表达方式上,可能还应该放得更开一些。
当然,对小说选题和角度的新闻性发现,新闻报道的倒金字塔结构运用,对小说众多人物形象的把握,对作品艺术真实的依据性考量,都应该是我长期从事新闻工作给这次创作带来的帮助。
三、关于小说《追到天边救母亲》的内容设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