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当体温降至18℃左右时,血液置换和多梯度的冷冻保护剂灌注开始进行。
人体内百分之六七十都是水分,水在低温下一旦结成冰晶,会刺破细胞膜,造成人体损伤。
专家采用防冻剂置换出体内的血液和水分。
随着抽出体外的血液由深红变成浅红以至越来越淡,注入余琦体内的防冻剂变得越来越浓稠,它会逐渐变成固体但不会结冰,最终余琦身体的温度达到了3.2℃,身体代谢也随着置换的完成大大减弱。
在纽曼博士的掌控下,灌流持续了近八个小时最终完成。
经过了数十小时的降温程序后,余琦身体内外温度都稳定在-190℃以下。
纽曼博士说:“人体冷冻降温时,有冰晶刺破细胞膜和血管的可能性,这样细胞将失去活性,也没有办法实行血液循环了,这也就失去了冷冻的意义。
看来,余琦的身体很适应冷冻保护剂,降温没有产生大量冰晶,这有利于将来的复活。”
经过复杂的程序,余琦的躯体被厚厚的睡袋包裹好,保存在金属舱中,再通过吊装设备将金属舱装入罐中并盖好。
至此,余琦的身体被倒置安放于一个充满液氮的温度为-196℃的不锈钢高罐中,与此前全球参与冷冻的300多人一样,在漫长岁月里,静静地安睡……
研究人员每天都来监测罐内的液位、内外温度以及罐体不同点的温度,每隔10到12天会向罐内充液氮,保证余琦的状态良好。
在美国得克萨斯州人体冷冻中心,董欣带领全家人举行了一个特殊的告别仪式,暂时向母亲告别。
人体冷冻,让死亡从永别变成了未来再见。
但是,谁也不能保证,余琦一定能够复活。
然而,人体冷冻给了家人一个期待,也为推进低温科学实践迈出了重要一步。
等到未来疾病可以治愈时,余琦或许还能复活。
在家人心中,她只是生命被按了暂停键。
董欣姐弟开始期盼,期盼医学科学迅速发展,迅速攻克癌症。
希望母亲只是一次沉睡,期盼她沉睡之后,终有一天能够再次醒来,再次拥有全新的生命。
凝视着长眠的余琦,董欣默默地想,妈妈只是暂时离开了我们,她的灵魂与我们同在。
每时每刻,我的灵魂都会陪伴妈妈的灵魂。
将来,如果妈妈能够“复活”
,如果一切能够重来,我一定要珍惜每分每秒,好好陪伴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