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无论是英国还是它所利用的殖民地印度,所主要针对的还是中国而非缅甸。
信中说到的岑彦卿即云南巡抚岑毓英(字彦卿),所谓其人“恣睢跋扈,外人亦畏其风声”
。
这倒是,外国方面也不愿直接面对这样一个“恣睢跋扈”
的人物,自然还是与“驯顺”
之辈交涉起来容易。
信中所说函告威妥玛对总理衙门和“湖广督辕”
挟制、指责的“冯道”
,即苏松太道冯焌光,广东人氏。
从李鸿章信中还可知道,此时丁日昌(雨生)也是应对马嘉理案交涉的重要参议者,且相关意见得到大学士(相国)又是军机大臣文祥的认可。
信中“前奉旨督办北洋海防”
云云,所指谕旨当是四月二十六日所发者,其中说:“海防关系紧要,既为目前当务之急,又属国家久远之图”
,“南、北洋地面过宽,界连数省,必须分段督办,以专责成。
着派李鸿章督办北洋海防事宜,派沈葆桢督办南洋海防事宜”
。
需要说明,如同前边在言及“海防塞防之争”
问题时已强调的,清廷这时并非只偏重海防,而同时也兼顾“塞防”
,统筹全局,决策是合适的。
李鸿章受命督办北洋海防,他说“题目过大,交卷不起”
,并非矫情,应该说是充分估计到了困难。
不过从以后的相关实践看,则可说他不但积极,甚至还有些“霸道”
。
受命督办南洋海防的沈葆桢资望和权势上无法与他抗衡,在海防经费有限的条件下,遂不强争而让步尽北洋优先发展。
最终,是有铁甲舰支撑的真正具现代海军军意义的北洋水师成军,而南洋海军发展上则大为逊色。
在当时特定情况下,优先发展一处未必不是合适的方案,不过若没有李鸿章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北洋海军未必能成气候,当时北洋海军不光是在亚洲领先,在世界上也能排上名次。
当然,甲午之战中其终究惨遭覆败,李鸿章自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这并不负唯一责任,其覆败是由颇为复杂的多方面原因合致。
李鸿章写此信的时候,海防问题已经过一段时间的热议,参议者众多,丁日昌(雨生)是积极发言者之一。
李鸿章此封信中就说到,“醇邸与总署复议,皆指雨生条陈整顿各省厘税盐榷为办海防巨款,奚翅(何止)痴人说梦”
,起码在这一点上是否定了他的意见。
“醇邸”
即指醇亲王奕譞,是刚即位小皇帝的父亲,慈禧太后的小叔子和妹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