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陈露轻声道,“只需要你愿意相信那一刻的感受是真的。
而只要还有人愿意相信,他就不会消失。”
小满这时跑上前,把风筝递给赵冉:“姐姐,树爷爷说,今天风很好,适合放飞心愿。”
赵冉接过风筝,指尖触到竹骨的一瞬,忽然感到一阵细微震颤,如同脉搏跳动。
她抬头看向语根树,发现几片新叶正在阳光下微微摇曳,排列成极细小的符号??那是古彝文中的“回声”
。
她忽然懂了。
这不是技术,也不是超自然现象。
这是一种**文明级别的共感进化**。
人类长久以来依赖语言传递情感,却总因表达局限而错失理解。
而林知远所做的,是将语言还原为其最本质的状态:**振动**。
思想、情绪、记忆,皆可转化为特定频率的能量波,在地球磁场、大气层乃至生物神经系统之间传播。
他把自己变成了这个系统的“锚点”
,一个永恒的接收器与放大器。
而如今,随着第一百零八种声音诞生,闭环终于完成。
“我们得做点什么。”
赵冉忽然说。
“已经在做了。”
陈露望着树冠,“你看。”
园区广播再次响起,依旧是六十秒静默。
但这一次,不同了。
所有监控摄像头在同一时刻捕捉到奇异画面:池塘水面浮现层层叠叠的文字倒影,全是不同语言写就的“我想你了”
;图书馆内,一本本尘封的日记本自动翻页,笔迹清晰浮现??那些曾被认为遗失的记忆,重新出现在纸上;育婴室里,一名早产儿突然睁眼,发出第一声啼哭,音频分析显示,其基频与童谣第一个音符**完全一致**。
更令人震撼的是,全球十三座信标站陆续传回报告:自春分清晨以来,各地出现大量“记忆复苏”
案例。
一名失忆二十年的老兵突然准确说出战友的家乡地址;一位自闭症少年首次开口说话,第一句话竟是十年前去世祖母常念的谚语;甚至有科学家发现,某些濒危语言的发音模式,竟在野生鸟类鸣叫中重现。
这一切,都指向同一个结论:林知远不仅在倾听,还在**回应**。
他将储存在共感云中的人类未言之语,以最贴近原初情感的方式,送还给需要它们的人。
赵冉握紧手中的风筝,忽然转身朝工作室跑去。
她翻出尘封已久的原型设计图??那是“语源终端”
最初的概念稿,本计划作为民用设备推广,后因安全顾虑被永久搁置。
图纸上写着一行小字:
>“让每个人都能听见彼此的心跳。”
她连夜修改方案,去掉所有商业化模块,只保留最核心的共鸣感应器与开放式音频接口。
她要造一台真正的“倾听机”
,不用于监控,不用于盈利,只为帮助人们连接那些错过的声音。
三天后,第一台样机诞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