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五百一十二章 各怀心思(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他忽然明白了为何小满曾说“光会从耳朵进来”

真正的共感从不需要宏大仪式,它诞生于灶台边一句唠叨、冬夜里一次无言的相拥、病床前握紧的手掌。

这些细微到几乎被忽略的瞬间,才是钟声真正的土壤。

七日后,第一版复原旋律完成。

他们称之为《土谣》,因它源于黄土高原的沟壑之间,带着尘埃的气息与日晒的暖意。

当林奈首次用骨笛吹奏出主调时,整座听钟台的金属构件发出共振嗡鸣,连地下三米处埋设的地磁感应器也捕捉到一次短暂的地壳微震。

消息尚未公开,全球十三个节点却已陆续报告异常。

格陵兰冰层下的敲击声暂停了一夜,次日恢复时,节奏发生了变化??原本单调递增的111.6Hz序列中,插入了一段长达十七秒的休止,紧接着以《土谣》开头三音符重新起拍;青海湖螺旋云团旋转方向逆转,持续整整九小时,湖面浮现出类似麦田圈的同心圆纹路;而在南非开普敦外海,一群迁徙途中的座头鲸突然改变航向,围绕一艘废弃渔船盘旋游动,并连续发出一种此前未被记录的复合鸣叫。

经声谱分析,其核心旋律正是《土谣》副歌部分。

“它们听懂了。”

陈默望着卫星传回的画面,声音沙哑,“不只是人类,整个生物圈都在回应。”

争议随之而来。

联合国紧急召开第三次闭门会议,这次争论焦点不再是“是否摧毁听钟台”

,而是“谁有权定义何为真实的声音”

欧美多国坚持认为,《土谣》属于文化私产,应由原籍国主导研究与传播;东亚联盟则主张将其列为“人类情感遗产”

,纳入全球共享数据库;更有极端组织宣称这是“精神殖民的新形式”

,呼吁切断所有跨洲信号传输。

与此同时,民间反应截然不同。

在甘肃陇西的一个小山村,村民们自发组织“夜听会”

,每晚八点齐聚村口老槐树下,轮流播放那段录音。

起初只是好奇,后来竟发展成集体冥想仪式。

三个月后,当地医院统计显示,失眠症与焦虑就诊率下降62%,新生儿啼哭频率趋于平缓,甚至农作物生长周期也出现轻微提前。

在巴西贫民窟,一位街头画家根据《土谣》创作壁画:一位白发老妇坐在门槛上哼歌,身后门窗透出昏黄灯光,而空气中飘荡着无数细如蛛丝的蓝色音线,连接着每一户人家的心脏。

画作完成后第三天,附近三个帮派宣布暂时停火,理由是“昨晚我们都梦见同一个奶奶”

最令人动容的是一位英国退伍军人的经历。

他在阿富汗失去双腿,回国后长期拒绝交流,终日蜷缩在地下室听战争录音。

某夜,他偶然收听到国际共感网发布的《土谣》试听版,听完一遍后突然痛哭失声,第二天主动联系心理医生,说出服役期间从未提及的一幕:战友临死前最后的话是,“替我听听家乡的雨。”

陈默得知此事后,独自登上听钟台最高处的观星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寒门枭士神医女凰木叶的恶霸忍猫我是地球治理者七零娇后娘养萌崽崽我能合技能团宠天道小萌包被傅爷宠野了剑仙三千万当系统泛滥成灾莽荒纪斗罗:我爹,封号斗罗洪荒模拟,我为九彩元鹿四合院开局从三级钳工开始东京漫画人生穿成太后只想咸鱼诸天普渡热门元素男主的哥谭日常圣墟甲壳狂潮暴富系统:真千金她惊艳了世界带着空间在逃荒路上养崽黑莲花女配重生了穿书后我成了林先生的黑月光改变斗破的穿越者都市极品仙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