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三 阿育王的统治(第7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据他刻在石柱上的诏令铭文看,就是放弃杀戮性的战争、主持公道、尊重师长、讲道德,政府官员要秉公办事、积极办事、不懒散倦怠。

关于实行正法的方法,一是按照正法的原则加强制约,二是说服规劝。

他自己也努力专心研究道德,喜爱道德,宣扬道德,并皈依了佛教。

而据前述《阿育王传》,他之所以皈依佛教,是因为一个小和尚显示了自己的功力,使阿育王受到教育,从而皈依了佛教,并曾经去圣地即释迦牟尼的老家朝拜,在那里竖立纪念石柱,在石柱上注明释迦牟尼生于该地。

石柱高四五丈,宽二尺多,磨制光滑,其柱头雕刻精美,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水平。

他豁免了佛陀出生地的部分税收:“由于世尊佛陀诞生在这里,所以他下令豁免蓝毗尼村的土地年贡,并废除普通税率,厘定只交收成的18。”

阿育王的所谓正法在他留下的很多诏令铭文中反映了出来,这些诏令铭文刻在山岩上、石柱上、洞壁上,为研究他统治时期以及整个孔雀王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民族、宗教政策等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第十二号诏令铭文(沙巴兹格尔西文本)说:

天爱喜见王以种种布施和礼遇对各派宗教团体的人表示敬意,无论他们是出家行者,还是居家俗人。

但是,天爱王认为施赠礼物和敬重他人尚不及如下一事更有价值,那就是使正法的基本精神在一切教派的信徒中发扬光大。

正法基本精神的发扬光大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而它的根本所在则是出言谨饬,就是说,不在不当的场合称扬自己的教派或贬低别人的教派;不论情况如何,即使场合允许,说话也要保持适当的节制。

相反,每一个人倒是都应该在所有的场合,并以一切方式对别人的教派给予充分的尊重。

倘若一个人这样做了,他便不仅促进了自己教派的发展,而且也使别的教派得到好处。

但是,假如一个人不这么做,他便不仅败坏了自己的教派,而且也损害了别的教派。

毫无疑问,一个人如果仅仅因为自己隶属于某一教派,就称扬本派而贬低别派,以期为本派增光,他就会由于这种行为而严重损害自己的教派。

所以,出言谨饬才是值得表扬的,因为人们理应学习和尊重别人的法的基本原则。

天爱王的真实心愿是所有各派的人们都能广泛了解不同宗教的学说,从中学到纯粹的知识。

应该把下面的话告诉那些只顾自己而不管其他教派的人:天爱王认为如下一事比施赠礼物和敬重他人更有价值,那就是使正法的基本精神在一切教派的信徒中发扬光大。

我的很多官员都在积极工作,以实现这一目标。

他们之中有主持正法事务的摩诃马陀罗,有监管皇室女眷诸事的摩诃马陀罗,有负责我的牛群和牧场的官员以及其他官员。

他们活动的结果正如我的期望一样,一方面促进了各个教派的发展,一方面又增加了正法的荣光。

[6]

公元前253年,阿育王召集佛教高僧,在首都华氏城举行了佛教史上的第三次结集。

据说阿育王在华氏城的鸡园寺供养了上万的出家人,许多非佛教徒也混杂其中,弄得很不团结,所以引起了重新结集。

其目的是整理三藏,统一佛教的教义,解决佛教在传播过程中因对教义的不同理解而产生的分歧,把教义固定化,编纂整理佛经。

参加结集的有上千人。

据说这次结集的成果是编辑了一部《论事》,所谓“论事”

就是议题,把各派不同的论点罗列出来,总计有千条之多(不过,现存只有200多条)。

阿育王还到处修建窣堵坡(塔),刊刻诏令,以宣扬佛教。

他把佛教定为国教,并派遣佛教僧团到国外去宣传佛教。

在他的诏令石刻中说,他派了5个使节到地中海东岸诸国宣传法治,而在佛教的资料中却说,有十几个上座部分成几批被派遣出去宣传佛教:东到了金地(即今之缅甸东部),西到西北印度和国外的大夏等地,南到狮子国(即今之斯里兰卡)(按:事见南传佛教的《善见律》)。

阿育王虽然对佛教特别重视,但又要求对别的宗教也要尊重:“不在不当的场合称扬自己的教派或贬低别人的教派……每一个人倒是都应该在所有的场合,并以一切方式对别人的教派给予充分的尊重。”

阿育王也派遣了一个叫作末阐提的人到犍陀罗去传教。

他在娑罗睹进行了第一次传教活动,使一些人成为佛教徒。

现在这里是个小村庄,名叫拉奥尔,著名梵文文法学家帕尼尼就诞生于此地。

附:佛教史上的第三次结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电影空间黑粉五百万的影帝夫人又拽又凶柴刀流恋爱日常陵夭苍穹之上我真的没想当魔王啊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沈影帝的小甜妻七十年代掌中娇重生之学霸攻略被拉入群聊的创世神国民影后:老公,安分点!三国之上将邢道荣西游:大王不好,他又来抓食材了梦回大明春都市之大仙尊龙图案卷集·续重生之我是星二代镇国战神风水主播,一个关注全网官方慌了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电影世界交换师仙酿师重生农女巧当家年代文中的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