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18]
佛陀或佛教僧团在接受他人的礼品时,往往给人以好处,如坎札苏玛纳长老,曾经以茉莉花献佛,“以此功德得生天上”
[19]。
佛教和一些富有者的关系也非常亲密,佛及其弟子接受富有者的供养3月,如《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一说:
尔时世尊在荻苗国人间游行,到波罗痆斯仙人堕处施鹿林中,于彼城内,有一长者,名曰大军,富贵饶财,多诸受用。
彼人有妻,名大军女,敬信三宝,贤善质直,意乐清净。
彼闻世尊于荻苗国游行,来到波罗痆斯,在仙人堕处施鹿林中,闻已念曰:“此应是我大师世尊。
我虽频为供养,由未周备。
今以我现有家赀,悉持奉上无上慈尊,略申供养。”
作是念已,即往佛所。
到已礼足。
退坐一面。
尔时世尊,为大军长者随顺说法,示教利喜……尔时大军长者既闻法已,心大欢喜。
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合掌礼佛,而白佛言:“唯愿世尊及苾刍众,受我三月夏安居请,我以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
尔时世尊默然受请。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十二也说,有一个胜光王:
诣世尊所,顶礼佛足,退坐一面,佛即为王说微妙法,示教利喜。
王闻法已,从坐而起,合掌恭敬,双膝著地,而白佛言:“大德世尊,哀悯我故,与苾刍僧伽于三月日,受我衣食、汤药、卧具。”
佛便默然受王所请。
王于月,每日营办百种微妙甘美香馔,一一苾刍,价值百千衣服……
玄奘的《大唐西域记》记载说,佛陀接受了500商人以10亿金钱购买的庵没罗园,“佛于此处三月说法,诸商人等亦证圣果”
[20]。
凡是赠送东西给佛或佛教僧团的人只要愿意入教,大都能得道。
那么,这里面有没有行贿的嫌疑?会不会对佛教的发展、腐败产生影响?另外,佛教内部后来产生那么多的教派,与其成分的复杂、入教者的动机不纯有没有关系?佛教创始于印度,发展、繁荣于印度,但为什么以后却在印度得不到进一步的发展呢?我认为有这样几点值得思考:
佛教的信徒的成分比较复杂,许多王室成员、官吏、商人、婆罗门等参加到了佛教中来,他们中的许多人,最初是接受了佛教的教义,成为佛教的忠实信徒,成为断除一切烦恼、居于山林、远离尘世喧嚣、在幽静的自然环境中参禅悟道、具有很高的德行的僧人。
如因为常住林中而被佛陀称为“林居第一”
的须菩提长老偈颂说:“茅棚已搭起,可避风和雨;好雨快降落,我心甚宽慰。
心念已入定,烦恼尽断离;勇猛求精进,祈请天下雨。”
[21]舍卫城波斯匿王的一个大臣的儿子维拉长老虽婚后得子,但一心向佛,一天,他正在修禅,其妻子来挑逗他,虽百般撩拨,却未能使其动心,他也没有还俗。
他的偈颂说:“我曾难调御;圣道生喜悦,除疑无污垢。
涅槃心坚定,维拉不返俗。”
[22]长老满金也是如此。
其偈颂曰:“今生的解脱,内心及外表;贪欲彻底断,进入涅槃道。
心意甚宁静,一切无执著;世界之生灭,我亦悉知晓。”
[23]被佛陀誉为“头陀第一”
的大迦叶的偈颂中说:“应当独自居,不宜在群体;群聚心散乱,难得三摩地。
应酬各类人,亦使人厌腻;既知事如此,不当喜群居。”
[24]再如被佛陀誉为“神通第一”
的大目揵连的偈颂说:“林居而托钵,乞食常知足;心境常持定,灭除魔眷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