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妻子对丈夫的义务更多了,奴婢使人对奴隶主的义务更多了。
此外,在安世高翻译的《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和支法度翻译的《佛说善生子经》中也阐述了佛教的六方伦理道德观。
三、佛教的社会观、王权观——社会契约论
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曾经出现过法国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这种社会契约论实际上并不是新的东西,而是在古代就已经有了。
如在古代印度的佛经中多次表述了国家形成的社会契约论。
在佛教看来,王权、法庭和赋税的出现,即国家的形成,是社会成员共同协商的结果。
如《长阿含经》卷第二十二第四分《世记经·世本缘品》第十二说:
在这篇经文中,说到了人类的起源,人类从采集经济过渡到种植农业的发展,两性和家庭的起源,城市的兴起,私有制的起源,王权(国家)的起源和四个瓦尔那的起源等。
其关于国家的起源的论述中,有社会契约论的思想,认为最初王权是推举出来的。
“即有田宅,疆畔别异,故生诤讼,以致怨仇,无能决者。
我等今者,宁可立一平等主,善护人民,赏善罚恶。
我等众人,各共减割,以供给之。”
从这段经文中我们看到,佛教认为,王权是在私有制出现以后才出现的,是保护私有制的;王权是国家权力的象征,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其职责之一是解决争讼,即解决阶级矛盾,国王的权力之一就是司法权;国王的职责是“正法治民”
,即运用法律来保护统治阶级,统治人民;国家产生的标志之一就是暴力机关——法庭的设立;国家产生后,就出现了赋税:“众人即共集米,以供给之”
。
实际上等级制和王权的出现是同时的。
我们前面说到关于雅利安人国家形成时曾经引用过佛经中同上述几乎完全相同的有关社会契约论的观点。
那篇经文就是《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九《梵志品》第一《婆罗婆堂经》第三:
此段经文下面也讲了四个种姓的形成。
此外,在律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卷第一中还有一段有关印度雅利安人国家形成的类似于社会契约论的论述:
……此之世界,初成之时,尔时大地,为一海水,由风鼓激,和合一类,犹如熟乳。
既其冷已,有凝结生。
其海水上,亦复如是。
上有地味,色香美味,悉皆具足。
此界成时,一类有情,福命俱尽,从光音天殁,而来生此。
诸根具足,身有光耀,乘空往来,喜乐为食,长寿而住。
时此世界,无有日月星辰,昼夜时节。
亦莫能辩男女贵贱,但相唤言,萨埵萨埵。
是时众中有一有情,禀性耽嗜。
忽以指端,尝彼地味。
随尝之时,情生爱著。
随爱著故,段食是资。
尔时方名,初受段食。
诸余有情,见此食时,即相学食。
既食味已,身渐坚重,光明隐没,悉皆幽暗。
由此食量,不调停故,形色损减。
由色减故,互相告曰:“我形光悦,汝形损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