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三节佛教的广泛传播
banner"
>
一、佛教的传播
释迦牟尼从鹿野苑首次布道说法,直到80岁高龄,最后涅槃,他一生几乎走遍了摩竭陀国和居萨罗的所有地方,为那些追随他的信徒们传道几十年。
由于佛陀的辛勤布道,佛教自其创立后得到快速发展,并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一个新教派。
到释迦牟尼去世后的一两个世纪,佛教在南亚次大陆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以后又逐渐传入中国和东南亚的许多国家和地区。
其原因在于释迦牟尼曾经得到统治阶级中的许多人的支持(包括与当时的一些国王有着十分亲密的关系);佛教不排斥低等种姓的人入教,而且释迦牟尼传道说法深入浅出,教义也通俗易懂,对信徒既不要求其花费大量的金钱从事祭祀,又不要求其从事折磨自己的苦行。
佛陀的弟子来自社会各个阶层,有男有女,有在家的俗世弟子,也有一批出家的比丘和比丘尼。
佛教严格意义上的僧伽就是由这些比丘和比丘尼组成的。
佛陀的第一批弟子是其父王派去跟踪他的那些人。
佛教的第一个尼姑是释迦牟尼母亲的妹妹大爱道,在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去世后,她就嫁给了净饭王,替代摩耶抚养释迦牟尼。
在净饭王去世后,大爱道率净饭王宫中的妃女眷属去见佛陀,请求出家,佛陀开始时不愿意,后经过阿难的劝说,才最终同意。
所以,大爱道是佛教的第一个尼姑,以后才有了比丘尼僧团。
她一生中教化了不少的女性,从而成为尼姑的首领。
图4.4铸有释迦牟尼(左)和国王(右)的迦腻色迦金币。
贵霜。
公元1世纪末—2世纪初
虽然佛教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但其他学说并没有消失,甚至婆罗门的势力也依然存在。
婆罗门教在以后更发展成了印度教,并将佛教排挤出了印度。
释迦牟尼在得道成佛并在印度各地传播佛教后,也曾经受到外道的排挤、诬陷。
据《大唐西域记》记载,在室罗伐悉底国,当年“胜军王大臣善施为佛建精舍,昔为伽蓝”
。
“伽蓝后不远,是外道梵志杀**女以谤佛处。
如来十力无畏,一切种智,人、天宗仰,圣贤遵奉。
时诸外道共相议曰:‘宜行诡诈,众中谤辱。
’乃诱雇**女,诈为听法,众所知已,密而杀之,埋尸树侧,称怨告王。
王命求访,于逝多园得其尸焉。
是时外道高声唱言:‘乔答摩大沙门常称戒忍,今私此女,杀而灭口。
既**既杀,何戒何忍?’诸天空中随声唱曰:‘外道凶人为此谤耳。
’”
[4]
佛陀受到异道的攻击,见《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九:
释迦牟尼也受到斛饭王之子提婆达多的陷害。
据《大唐西域记》记载:
提婆达多……精勤十二年,已诵持八万法藏。
后为利故,求学神通,亲近恶友,共相议曰:“我相三十,减佛未几;大众围绕,何异如来?”
思惟是已,即事破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