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家主供给衣食住,称之为方名实副;方是至高无上者,痛苦靠它变幸福。”
[2]
佛教的这种伦常观在佛经中多有反映,这种伦常观不仅反映在子女对父母的关系上,而且还表现在其他方面,如师生关系、夫妻关系、与亲族的关系、主仆关系以及教徒与施主的关系等方面。
这就是佛教的六方伦常观。
在《长阿含经》卷第十一第二分《善生经》第十二中详细地阐述了佛陀的六方伦常观:
在《中阿含经》卷第三十三《大品》第一《善生经》第十九中,也讲到“六方”
,其内容和《长阿含经》相似,但不是在一个场合讲的,即不是在罗阅祗耆阇崛山,而是在王舍城饶虾蟆林。
我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在饶虾蟆林,尔时善生居士子父临终时,因六方故遗敕其子,善教善诃曰:“善生,我命终后,汝当叉手,向六方礼。
东方若有众生者,我尽恭敬供养礼事彼。
我尽恭敬供养礼事彼已,彼亦当恭敬供养礼事我。
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若有众生者,我尽恭敬供养礼事彼。
我尽恭敬供养礼事彼已,彼当恭敬供养礼事我。”
善生居士子闻父教已,白父曰:“唯当如尊敕。”
于是善生居士子父命终后,平旦沐浴,著新刍磨衣,手执生拘舍叶,往至水边,叉手向六方礼:“东方若有众生者,我尽恭敬供养礼事彼。
我尽恭敬供养礼事彼已,彼亦当恭敬供养礼事我。
如是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若有众生者,我尽恭敬供养礼事彼。
我尽恭敬供养礼事彼己,彼亦当恭敬供养礼事我。”
彼时世尊过夜平旦,著衣持钵,入王舍城,而行乞食。
世尊入王舍城乞食时,遥见善生居士子平旦沐浴,著新刍磨衣,手执生拘舍叶,往至水边,叉手向六方礼……世尊见已,往至善生居士子所问曰:“居士子,受何沙门梵志教,教汝恭敬供养礼事,平旦沐浴,著新刍磨衣,手执生拘舍叶,往至水边,叉手向六方礼……”
善生居士子答曰:“世尊,我不受余沙门梵志教也。
世尊,我父临命终时,因六方故遗敕于我,善教善诃曰:‘善生,我命终后,汝当叉手,向六方礼……’”
世尊闻已,告曰:“居士子,我说有六方,不说无也……居士子,圣法律中有六方,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
居士子,如东方者,如是子观父母,子当以五事奉敬供养父母。
云何为五?一者增益财物,二者备办众事,三者所欲则奉,四者自恣不违,五者所有私物尽以奉上。
子以此五事奉敬供养父母,父母亦以五事善念其子。
云何为五?一者爱念儿子,二者供给无乏,三者令子不负债,四者婚娶称可,五者父母可意所有财物尽以付子。
父母以此五事善念其子,居士子,如是东方二俱分别。
居士子,圣法律中,东方者,谓子父母也。
居士子,若慈孝父母者,必有增益,则无衰耗。
居士子,如南方者,如是弟子观师。
弟子当以五事恭敬供养于师。
云何为五?一者善恭顺,二者善承事,三者速起,四者所作业善,五者能奉敬师。
弟子以此五事恭敬供养于师,师亦以五事善念弟子。
云何为五?一者教技术,二者速教,三者尽教所知,四者安处善方,五者付嘱善知识。
师以此五事善念弟子。
居士子,如是南方二俱分别。
居士子,圣法律中,南方者,谓弟子师也。
居士子,若人慈顺于师者,必有增益,则无衰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