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哈拉巴文化已进入青铜器时代。
有大量的铜器和青铜器被发现,如斧、镰、锯、刀、鱼叉等,人们还学会了冶炼金、银、铜、青铜、铅等金属,但尚无铁器。
[5]冶炼青铜,除了需要铜以外,还需要锡。
但印度本身不产锡。
它冶炼青铜需要的锡,显然是从国外输入的。
在印度河流域的各个城市中,有许多的商铺,而为这些商铺提供产品的当然是手工业作坊。
哈拉巴时代的各个城市中当然会有手工业者的作坊,如纺织作坊、染坊、装饰品作坊、制作印章的作坊、冶炼金属和制作金属器皿的作坊、制作蚌器的作坊,以及制作天青石、红玛瑙、闪长石等珠宝的作坊等。
这些作坊当然是位于下城。
据说,砖窑、烧制陶器的窑址也在城市里面,不过值得怀疑,因为这些窑在生产时对居民生活影响会很大,一般人似乎很难忍受它们对空气的污染。
有学者认为,甚至商人的商铺和住处也多半是在下城。
哈拉巴的城市周边应当还有不少的农业地区,因为,城市居民是需要粮食来养活的;此外,在哈拉巴地区,还应当有不少的地方可以放牧,甚至有居民从事采集或狩猎。
刘欣如说:“……哈拉帕、摩亨焦-达罗和甘瓦里瓦拉三座大城市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控制了一个广泛的农村地区……印度河流域城市所统治的广大区域内除了沿河谷的村镇外,不一定都是农业区。
在河流间的广大半干旱地区,牧业经济很可能占主要地位……另外,在边缘山区森林地带从事采集和狩猎以及少量农业的人民也必然保持他们自己的社会组织形态。
这些地区都和城市以及农业有相互依存的经济关系。”
[6]
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哈拉巴文化同外界已有了很多联系。
首先是同两河流域的联系:(1)在两河流域的许多遗址发现了来自印度河流域的印章,或是模仿印度河流域的印章。
另外,在波斯湾的巴林岛(古代称为“狄尔蒙”
)也发现有这类印章。
(2)在苏美尔的遗址中发现的多节的陶制花瓶、棉花是来自印度河流域的;(3)从楔形文字的记载和两河流域出土的物品来看,从印度出口的大宗商品有铜、木料(如柚木)、石料(如闪长石、雪花石膏),奢侈品有象牙制品、天青石、红玛瑙、珍珠以及制成的装饰品等。
[7]
关于印度河流域文明,即哈拉巴文化与西亚的交往已经有许多证据,辛加尔在其《印度与世界文明》一书中用很多例子作了说明:
然而,印度与其西面各古代文明接触的证据是确凿的。
多节的陶花瓶是从印度运到苏美尔的,棉花也是如此。
棉花的历史发源地不那么肯定,但印度棉花贸易的古老是毋庸置疑的。
在阿卡德方言中,印度棉花用意思为“植物布”
的表意文字表示。
阿苏尔巴尼帕尔(按:亚述帝国时期的一个国王,公元前668—前626年)栽培包括印度“长羊毛的树”
在内的印度植物。
希腊人第一次见到印度人时,后者穿着“长在树上的羊毛”
。
希罗多德提到印度棉花,底普拉斯图斯在公元前350年最先谈到在印度本部边界之外的棉花,他描绘了第尼(巴林)的“长羊毛的树”
,说棉花在印度也得到栽培。
多年生长的棉花植物——最初只土生于印度——最早什么时间在西亚种植也许只能猜测。
但是,“由于知道摩亨焦-达罗与同时代的巴比伦王国各文明之间有接触,印度河流域的棉花籽看起来很可能沿着波斯海岸播撒,且由于多年生长的植物得以成功种植而远达波斯湾。”
图2.3印章文字
在美索不达米亚发现的哈拉巴制造品,也证明印度河和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文明之间的商业交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