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一 纪录片解说词功能讨论(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一节纪录片解说词功能讨论

banner"

>

在观赏纪录片时,有时候观众会发现某些纪录片的解说词从始至终几乎没有停止过,有时候观众又会发现某些纪录片的解说词会发生大的停顿,有时候观众还会发现某些纪录片没有解说词。

这表明,在不同类型的纪录片中,解说词的地位有很大不同。

一、纪录片发展史上解说词地位的变迁

从纪录片发展史来看,由于早期录音技术不成熟,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纪录片并没有解说词这个说法。

例如,美国纪录片大师罗伯特·弗拉哈迪执导的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当需要向观众传达必要的背景信息时,就会出现一些字幕。

1934年,英国纪录片大师约翰·格里尔逊领导的纪录片小组中,有一位名叫巴锡尔·瑞特的导演。

他执导的纪录片《锡兰之歌》中首次出现了解说词,选配的是英国文学家罗伯特·纳克斯于1680年所写的游记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

“农业是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地方。

最能干的男人从事耕作,为自己劳动不论是在家里或是在田间不被看作是不光彩的事,倘若受雇于人则被视为奇耻大辱,这里几乎没有这样做的。

他们手脚麻利,身体灵便,心灵手巧。

他们的生活必需品除了铁制品外,都是自给自足,甚至每家的房子也几乎都由自己来建。”

美国电影史学家埃里克·巴尔诺认为,解说词在这部纪录片中的出现,一方面为锡兰无与伦比的美景锦上添花,另一方面突出了锡兰文化的历史悠久。

[1]据考证,这是纪录片发展史上最早出现的解说词。

解说词真正在纪录片中发挥出强大的威力是在20世纪40年代。

1942年,纪录片《我们为何而战》在美国公映。

这部由美国导演弗兰克·卡普拉执导的纪录片,集合了弗拉哈迪、伊文思等多位大师级人物。

他们在搜集大量影像素材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实地拍摄,最后剪辑汇编成这部影片。

加上逻辑严密、感染力强的解说词,这部影片成为鼓动美国士兵与法西斯展开决战的极其重要的宣传品。

这部影片共有8集,其中第2集《纳粹的进攻》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

“象征和领导者换了,可是德国支配他人的疯狂欲望却代代相传,过去的75年间,这份疯狂使得全球2000多万人遇害,6000多万人受伤,两亿多人无家可归,这还不包括数百万人死于战争所引起的疾病,或者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财产被摧毁,也不包括那种苦楚,那种哀痛,那种悲惨,那种全世界所承受的恐怖。”

这段解说词配合希特勒在纳粹党代会检阅军队的画面,表明德国法西斯发动战争是蓄谋已久的。

如果美国士兵不立即投入战斗,彻底消灭他们,全世界将会面临巨大灾难。

因此,美国士兵与德国法西斯的战斗不仅是在拯救美国,而且是在拯救全世界。

这样的主题设计显示了美国士兵参战的正当性与正义性,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感召力。

这部纪录片没有同期声采访,解说词在影片中停顿较少,被视为全解说词纪录片的经典之作,成为世界各国纪录片创作者竞相模仿的对象,很多创作者第一次意识到纪录片在政治宣传方面的重大价值。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种强调解说词阐释逻辑的创意理念被广泛接受,尤其是重视意识形态塑造的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将其发展成主要的纪录片类型。

随着轻便摄像机的发明和使用,到20世纪60年代初期,直接电影与真理电影相继崛起。

这两大纪录片流派尽管拍摄方法差异明显,但在对解说词地位的认识上态度相同,那就是慎用解说词或者尽量不用解说词,半解说词纪录片、无解说词纪录片成型。

由此可见,如果以解说词与画面的关系为标准来划分,纪录片可以分为全解说词纪录片、半解说词纪录片和无解说词纪录片三种类型,这是学习解说词写作的逻辑起点。

二、解说词功能与纪录片类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电影空间黑粉五百万的影帝夫人又拽又凶柴刀流恋爱日常陵夭苍穹之上我真的没想当魔王啊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沈影帝的小甜妻七十年代掌中娇重生之学霸攻略被拉入群聊的创世神国民影后:老公,安分点!三国之上将邢道荣西游:大王不好,他又来抓食材了梦回大明春都市之大仙尊龙图案卷集·续重生之我是星二代镇国战神风水主播,一个关注全网官方慌了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电影世界交换师仙酿师重生农女巧当家年代文中的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