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或“整体低声”
。
4.声音变无为有
当需要使用一些没有录下环境同期声的镜头资料时,为了达到声画一体的表达效果,剪辑人员需要依据镜头内容,使用非线性编辑软件中的声音处理技术,配以其他相似或相关镜头的环境同期声资料。
(三)解说词录音剪辑
对于全解说词纪录片和半解说词纪录片而言,解说词录音是纪录片声音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解说词经过写作、修改等环节最终确定下来后,创作者需要将文字稿转换成解说词音频文件后与画面配合剪辑。
1.解说词录音
一般来说,在录制解说词前,创作者可以多找几位播音员,依据纪录片类型和基调进行对比选择,选定后需要和播音员深入交流,阐述纪录片的思想主题、表现风格等。
如果条件允许,在录制过程中,可以试录一部分,然后创作者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最好一次录制成功。
2.解说词剪辑
解说词录制工作完成后,接下来就需要将录音素材输入非线性编辑软件声音轨道中,开始剪辑工作。
剪辑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解说词与相应镜头段落对应,解说词首要特征是与画面部分形成配合关系,所以剪辑人员在剪辑中要善于找到解说词与画面的结合点,以结合点为标准使其不断对应画面。
如果剪辑人员发现解说词无法有效对应画面,可以对画面长度做必要删除或补充。
二是解说词要小于相应镜头段落,画面的连续性特征与解说词间断性特征决定了解说词必然要小于相应画面长度,否则解说词很容易被拖延到其他画面上去。
因此就某个完整段落的画面而言,解说词一定迟于第一个镜头出现,而早于最后一个镜头结束,切忌与画面同时出现和同时消失。
具体操作中需要遵循13或14原则,也就是在第一个镜头开始后的13或14处开始出现声音,在最后一个镜头结束前的13或14处声音消失。
(四)音乐选配与剪辑
音乐在纪录片表现中具有独特且无可替代的作用,几乎每部纪录片都需要音乐语言元素介入,这与纪录片是影视艺术作品有直接关系。
音乐可以与其他语言元素形成有效配合,发挥揭示主题、烘托气氛、抒**感等多种作用。
1.音乐选配
除了部分大型纪录片在创作中一般有专门音乐制作团队外,大多数纪录片尤其是微型纪录片一般需要借用已经出版发行的音乐。
但无论是专门制作还是借用现成的音乐,都涉及合理选配的问题。
选配时要注意音乐基调与纪录片基调的绝对统一,尽量选配具有明显情感表现色彩的肯定性音乐或否定性音乐,慎重使用中性音乐;如果在拍摄过程中已经录制好客观音乐,就要注意客观音乐与主观音乐配合使用;除了基调音乐与细节音乐有区别外,还要注意整个纪录片音乐有统一风格,不能搞成互不关联的音乐乐段大杂烩。
2.音乐剪辑
音乐选配完成后,接下来就需要将选配好的音乐素材输入非线性编辑软件声音轨道中,开始剪辑工作。
主要采用以下两个方法。
一是音乐间断剪辑,音乐毕竟属于纪录片表现的增色性元素,应该在全片需要突出和强调的地方使用,不能一贯到底,导致纪录片变成音乐电视。
二是音乐过渡剪辑,在需要全面覆盖纪录片相应段落的情况下,音乐应该长于相应段落,这意味着音乐在上个段落末尾就必须要出现,而在下个段落开头时结束,切忌与相应段落同时出现;在出现时音量应该由低逐渐过渡到正常,在消失时应该由正常逐渐过渡到低,切忌与相应段落同时消失。
(五)声音关系的处理
处理好人物同期声、环境同期声、解说词录音、音乐这四种类型声音的关系,是做好纪录片声音系统的重要环节。
从目前纪录片创作趋势来看,创作者已经越来越注重每类声音元素单独功能的发挥,声音元素之间的重合情况已经越来越少见。
1.某些声音元素不能重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