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三节纪录片现场采访
banner"
>
在很多纪录片中,采访者与受访者的对话或者受访者的言说构成了影片的重要内容,而多数情况下,这都是通过采访者的采访实现的。
这种通过采访直观呈现在纪录片当中的言说画面不仅可以给观众提供事实,还可以丰富声画表现。
一、纪录片采访要求
(一)采访者素质
纪录片采访要求采访者要有足够的亲和力,能通过有效的沟通,在短时间内消除受访者的紧张感与戒备心;在言行举止之间处处显得自然而坦诚,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受访者的信任和尊重。
采访者要有深刻的理解力和流畅的表达能力,能准确、简练、清晰地表达出问题的重点所在,尤其是在准确无误地接收受访者话语的意思及其弦外之音后,给受访者以明确的引导,而不至于用复杂的长句子将受访者绕晕,令其不知所云。
采访者要有良好的分析和应变能力,能够根据受访者的表现及时做出判断,并针对临场情况随时对采访进程做出调整和变通。
采访者要有足够的镜头意识,能充分意识到画面和声音各自表现能力的不足之处,在观察到画面已经表述了某些内容时,就不要再做无谓的提问了;而有时为了后期编辑的需要,还要明知故问,以便让摄像机把必要的素材记录下来。
(二)采访的环境
人是非常容易受周围环境影响的,并且倾向于根据环境的感觉来降低或提高防卫心理。
为了使受访者能够畅所欲言,最好的环境当然是他最熟悉的环境,如自己的家里、自己的小店或工作室、自己的农场等,在此他可以进退自如,无所顾虑。
在职业性空间,如办公室、车间等地方他也可以获得较安定的心理支持,因为周围的人和物都是自己所熟悉的。
而在陌生和嘈杂的环境中,人的防卫本能就会高涨,倾向于慎言慎行,较难敞开心扉。
但如果是气氛热烈的公共环境,如广场、体育场、公园、剧院和演播室等,受周围气氛的感染,受访者比较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
尤其是有同事、同行等在场,数人之间相互刺激和激励,就可能使谈话更热烈、更精彩。
在采访过程中,采访者如果能兼顾采访内容,让受访者走进某些便于唤起回忆的环境,也能促使受访者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二、纪录片采访类型
(一)以人物为中心
人物是大多数纪录片涉及的主要对象,每个人的性别、年龄、出身、学历、职业、生活经历、社会名誉等,不仅是一种具体存在,同时也可以生动地体现特定时代的特点和本质。
人也是主体性存在,受社会生活的各种条件制约,人的精神品格不容易显示出来。
因此,以某个人本身作为目标来采访,相比事件中的人要复杂一些。
很多时候是开放性采访,采访者提问和回答的范围和方式往往没有太大的限制,采访宗旨往往是展现一个人的个性和精神品格。
通过人物采访,创作者可以打开一个窥视特定时代生活的窗口,由此既能了解一个人的魅力,也能够对社会现实有较深入的了解。
因此人物采访,目标就是打开他的话匣子,让他敞开描述自己的同时,也描述他所生活的世界。
但是,由于人本身的复杂性,如何让采访顺利完成,就成为采访者需要仔细考虑的事情。
(二)以事件为中心
从时态方面来说,事件有过去、现在、未来之分,其中现在时态事件以现场的形式出现,过去时态事件以历史、文化等形式出现,未来时态事件以科学、知识等形式出现。
而过去时态事件和未来时态事件都是以现在时态事件为基础展开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