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绪论
banner"
>
人类社会产生以后,记载过往或者当时的事情,以更好地实现生存与发展目标成为人们的重要追求,如产生于史前的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窟的野牛壁画,尽管被考证为某种巫术的载体,但是毋庸置疑,这种绘画形象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与自己密切相关事物的记录,堪称最早的纪录艺术。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上,除了文字等抽象形式之外,在近代照相术发明以前,各种形式的绘画成为人们以直观、可视的形式记载对自然界、人类社会观察结果的重要形式,如中国古代的山水画、欧洲的油画等,成为“一种巨大的历史符码,承载着深不可测、难以复现的文化含义”
[1]。
从记录事物的角度来看,绘画虽然具有自身无可比拟的独特性,但从精确性来看,不管是描绘事物还是人物,始终与现实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差距,也正因为如此,追求记录的准确性乃至复写现实成为人们矢志不渝的梦想。
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此的意向显得更为强烈。
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广为人知,人们对这幅绘画作品最为欣赏的是两点:一是主人公神秘的微笑;二是它以近似真人的描绘传神地表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现代美”
,或者说以那个时代人们所能达到的最为精确的方式记录了当时女性的一种精神状态。
不过,达·芬奇显然没有满足于这一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他发明了已初步具有照相功能的“暗箱”
,开启了人类以技术复制现实的历史进程。
1839年,法国画家路易·达盖尔公布了他发明的“达盖尔银版摄影术”
,于是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台可携式木箱照相机,人类实现了使用黑白两色静态原样记录现实的愿望。
1861年,英国物理学家詹姆斯·麦克斯韦改进了摄影技术,英国摄影师托马斯·萨顿在幕布上呈现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现实中的五彩斑斓以另外一种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
19世纪末期,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发展,人们想把基于静态影像的照相技术发展为基于动态影像的电影技术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法国发明家朱尔·马雷、美国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等人分别在电影摄影机和电影放映机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预示着人类历史上一场新的记录革命即将发生。
19世纪90年代初期,法国人奥古斯塔·卢米埃尔和他的兄弟路易斯·卢米埃尔对当时还处于试验阶段的电影技术设备做了重大改进,并试验性地拍摄了一些纪录短片,包括《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等,世界纪录片的发展由此起步。
美国学者埃里克·巴尔诺在《世界纪录电影史》中,描述了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法国巴黎卡布辛街14号大咖啡馆地下室的印度厅,首映12部纪录短片的状况。
当时卢米埃尔兄弟并不在场。
“他俩把首映的筹备工作托付给父亲安托万。
过着半隐居生活的父亲也满怀喜悦地出面张罗这一有纪念意义的活动,这是因为兄弟二人又忙于筹办规模更大的活动去了。
首映并未大肆宣扬,而是静悄悄地开始的。
但是很快便出现了排队购票的情景。
印度厅有120个座位,每天演出20场,中间有30分钟休息。
票价1法郎,一天可收入2500法郎。
为了适应不断增长的需要,卢米埃尔兄弟又增加了放映场地。”
[2]这个历史瞬间对于卢米埃尔兄弟来说是一小步,但是对于纪录片发展来说是一大步。
在卢米埃尔兄弟举办的纪录短片首映式上,来了一位特殊的观众,他就是当时法国巴黎著名的魔术师乔治·梅里爱。
他本来拥有自己的剧场,经济富足,但是当看到这些充满“魔幻”
色彩的短片后,当即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即调整自己事业发展的方向,进入纪录短片拍摄领域。
他热切希望马上买到一台摄影机,但是被卢米埃尔兄弟婉言拒绝。
最后,梅里爱不得不从英国伦敦一位光学家那里买来一台摄影机,几经改进,申请了专利,并从美国柯达公司买来了胶卷。
在1896年一年内,梅里爱拍摄了80多部纪录短片,风格和卢米埃尔兄弟所拍摄作品的风格非常相似。
但是他很快发现,这种在野外拍摄的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由此他想起自己的魔术表演剧场,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花费8万法郎建立了一座室内摄影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