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曾子最为重视的是做人做事,做事要公正,要尽心,做人要推己及人,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与他人相处才长久。
做到“忠恕”
,既会做人,也能做事,在曾子看来,最高的境界莫过于此,这就是他认为的“吾道一以贯之”
的“一”
。
很多人反对曾子的观点。
南怀瑾先生以及其他一些对《论语》进行训释的学者,都认为曾子说错了。
这存在两种可能。
第一种可能是,问曾子问题的这个门人是个很年轻的人,比曾子的境界还要低一些。
当年轻人求教孔夫子说的“一以贯之”
的“一”
是什么时,曾子不愿意跟他解释得太复杂,不会说“一如同禅”
“一就是道”
这样有些玄妙的话,他也怕年轻人听不懂。
所以,曾子鼓励年轻人把事干好,把人做好,做到“忠恕”
的境界就足够了。
第二种可能是,曾子确实没那么聪慧,因为孔子评价过“参也鲁”
,认为曾参资质平平,但他愿意下苦功夫,所以后来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从曾参的先天条件来看,他或许真的无法理解孔子的境界,他所能触及的境界就是“忠恕”
。
为什么我们认为孔子说的“一以贯之”
的“一”
不仅仅是忠恕而已?
什么叫一以贯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一是发源端,能够生发出世间所有的事。
忠和恕,只是表明我们该怎样好好做事,怎样与人相处,这当然也是人们应该去追求的境界,但仅仅做到忠和恕是远远不够的。
一个人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内心,该怎样追求道,都无法从“忠”
和“恕”
这两个字推演出来。
忠和恕,只是我们应对日常生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它肯定不是最底层的核心逻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