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句话对孟子有很大的影响。
有人曾经问孟子:“武王伐纣难道不是反叛吗?”
孟子回答:“我只听说是诛了一独夫。”
在孟子看来,武王伐纣不是叛乱,而是杀了一个残暴无道的统治者。
这是孟子离经叛道的地方。
孟子为什么敢说这样的话?因为“君子之于天下也”
。
对于天下的事,所谓“以下犯上”
也未必是错的,要看义在谁的一边。
什么是义?
不同的人群和文化对于义的定义也会不一样。
比如西方的功利主义认为,义就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
通过计算,如果大多数人的利益总和大于利益受损的那部分人,此事就可行。
这肯定不符合孔子的价值观,在孔子看来,就算一件事能够使更多人得到好处,但丧失伦理,丧失道义,就一定不能为之。
对于法家而言,法家则会认为义关乎规矩、法律,人们要根据规矩和法律来做事。
对于各个宗教来讲,也都会有各自的教义。
我认为,在孔子心中的义,就是合乎道,利于仁。
那么到底该怎么判断呢?其实没那么容易判断。
孔子有时候讲的东西有点模糊,他没有把衡量标准一条条精准地列出来,这也影响了中国人,有些事我们可以不必说清楚,难得糊涂。
比如“头顶三尺有神明”
“摸着良心说话”
,这些原则听起来都不具体,只要看做这件事对不对得起你的良心。
王阳明说,人心总有良知在。
贼人被人当面骂贼时还会愤怒,所以,贼人心中也有良知。
但对于义,的确是难以把握的,这也是中国文化高妙但容易被有些人念歪了的原因。
在这一段话中,我们看到孔子是一个灵活的人,他是一个有权变精神的人,而不是一个僵化的、维护教条的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