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观过斯知仁矣 从一个人犯的错误看穿这个人(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意思是我听到了,是不是要立刻去行动呢?孔子说“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意思是你的父亲和哥哥都在,你怎么能听了就去做呢?你赶紧回家问问你父亲和哥哥。

因为提问的人是子路,他脾气比较急,有时会比较轻率鲁莽。

另外一个学生冉有也过来问“闻斯行诸”

孔子说:“你听到了,为什么还不去做?你还在等什么呢?”

旁边站着的学生不明所以,为什么对于同一个问题,老师的回答却完全不同?

孔子解释道,子路和冉有这两个人不一样,一个是急性子,经常因为莽撞而做错事;一个人是慢性子,很多事情琢磨半晌,就是不行动,经常耽误事。

对于不同的人,我的回答当然不一样了。

急性子是过,慢性子是不及。

在孔子看来,世界上大量的错误,本质上都是由于过和不及。

“各于其党”

告诉我们,看一个人所犯的错误是什么,就能知道他在仁德方面大概有怎样的偏差,应该怎样去**他,把他拉回到中道上。

“观过,斯知仁矣”

,对孔子来说,这句话其实是判断学生的重要方法,是在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把脉。

老师要通过学生所犯的过错,明白是应该让学生缓一缓,还是要给他加把油。

这也反映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过犹不及”

就出自《论语》,我们生活中大量的错误都能够诠释这个词。

比如,一个人太过节俭就是吝啬,太不节俭则是奢侈,这都是不合适的,只有回到中间,过上朴素的生活才是适宜的。

再比如人的性格,特别容易愤怒,脾气急如张飞、李逵;或者性子太慢,凡事都漫不经心,对社会上的一切都不感兴趣,冷漠淡然到极致;又或者古道热肠,热情张扬到极致。

这都是孔子很不喜欢的。

你要能够回到中间来,既愿意为社会做事,又要知道不行不可则止,做不到的时候便不做。

孔子所追求的不犯错误的境界,其实就是中庸。

而和前面说的“好仁”

的境界一样,中庸的境界也是非常难达到的。

综上所言,我个人觉得,孔子如果将人所犯的错误“各于其党”

,是可以分为过和不及这两类的。

不敢说我的分类一定是对的,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按照孔子的思路尝试分更多的门类,只要能讲得通即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电影空间黑粉五百万的影帝夫人又拽又凶柴刀流恋爱日常陵夭苍穹之上我真的没想当魔王啊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沈影帝的小甜妻七十年代掌中娇重生之学霸攻略被拉入群聊的创世神国民影后:老公,安分点!三国之上将邢道荣西游:大王不好,他又来抓食材了梦回大明春都市之大仙尊龙图案卷集·续重生之我是星二代镇国战神风水主播,一个关注全网官方慌了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电影世界交换师仙酿师重生农女巧当家年代文中的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