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
,有人也把它理解成并列条件,两者共同存在,既好仁又恶不仁。
但实际上我们联系后面的话,就能发现“好仁”
与“恶不仁”
两者是独立的。
“好仁者,无以尚之”
,意思是只要“好仁”
,这就足够了。
当一个人真的能够发自内心地爱“仁”
,而不是爱物、爱色、爱名、爱权时,就已经是最好的状态了。
大部分的人在一生中所爱的东西,都是名、利、权、情。
这四者还有更形象的称呼,叫名缰、利锁、权牢、情关,它们常常将人桎梏在现实的世界中,迫使我们不顾一切地去追逐。
我们要经常扪心自问:“我内心所爱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孔子说“我未见好仁者”
,这也可能是孔子在扪心自问,自己到底好的是什么?如果真的往里深究,发现自己也爱名、利、权、情。
所以,他说未见好仁者,就是没有见过一个发自内心、真真正正喜欢仁的人。
有的人口口声声说喜欢仁,追求仁德,想要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实际上,他们更想成为一位了不起的教授、一名诺贝尔奖得主、一个青史留名的人……这些人喜欢的依然是外在的东西。
孔子说,他从未见一个真正的“好仁者”
,而好仁是一条自我修炼的路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这是一条路径;“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是另外一条路径。
“好仁”
,就会见贤思齐,属于“择其善者而从之”
;“恶不仁者”
,是择其不善者内自省也,见到了别人做得不对的地方,立即进行自我反省。
“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
,这句话阐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恶不仁”
。
很多人嘴上说自己讨厌不仁德之事,但往往经不起考验,如果稍微做点违反仁德的事,就能得到利益,他们就会动摇,会安慰自己别人也都这么做,自己只是稍微权变一下,并不过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