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颜回都饿成那样了,住在贫民窟,认识的人都很担心他的生活,但是颜回的内心却是快乐的,谁也改变不了。
当林放问礼之本的时候,孔子认为林放问的问题非常好。
那么孔子的答案是什么呢?他说,礼节这件事情,与其奢侈,不如节俭。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反对陪葬的人。
胡玫导演拍的电影《孔子》,一群小孩被送去陪葬,孔子对此极为反对。
拿人来陪葬是非常残忍的,在礼仪上就是典型的过于奢侈。
孔子认为礼的本质,并不在于是否奢华,而在于我们内心是否有触动,这才是重要的。
简洁一点没有问题,但也要注意分寸。
要简洁到什么程度呢?如果办丧礼时,没有花圈,不设灵堂,仅仅是见面一聚,太过随意、敷衍,在孔子看来也是过分的。
在丧礼上最重要的是,有没有人为此难过,有没有人缅怀死去的人,这才是重点。
孔子非常在意葬礼这件事。
曾子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
,他希望所有的人都重视祖先,重视死亡这件事,因为这关乎生命的价值,关乎我们对生命的反思。
孔子既担心葬礼走向奢侈的极端,同时也担心如果提倡“俭”
,人们会矫枉过正,简易到最后连葬礼的外在形式都没有了,没有眼泪,没有哭泣,没有缅怀。
孔子认为,在葬礼上最重要的是表达悲伤,得把悲伤的感觉抒发出来。
东方跟西方的葬礼文化风俗不一样。
老布什总统去世的时候,小布什在答谢词中还用老布什生前的事开了个玩笑,让参与葬礼的人会心一笑。
西方人表达感情的方式,与我们有很大的差异。
中式的丧礼如果没有哭泣,会非常奇怪。
过去,有些葬礼上还有专门负责哭丧的人。
我曾在农村参加一场葬礼,有的人哭得真是有腔调,兼具音乐感和节奏感,但是到了该吃饭的时候立即止哭。
我相信这也不是孔子的本意,孔子讲的是发自内心的难过,发自内心的感怀。
如果人们在参加葬礼的时候,真诚地表达出自己悲痛的感情,这就是礼之本。
礼之本,其实就是那些最接近我们本心的东西。
它能在潜移默化中规范我们的世界,让我们不被那些僵硬、残忍、麻木不仁的事情带偏,让我们回到柔软、感知、爱的层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