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学而第一
banner"
>
学而时习之:如何应对人生中的一切痛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一共分了二十篇,后人以每章第一节的两个字作为篇名。
第一篇的名字取自开篇的两个字:学而。
大家应该都很熟悉。
我们在中学时就学过这一段:“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大部分人会觉得这句话很平淡。
直接翻译过来,意思是:一个人学了知识后经常复习或者使用,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而来,这不是一件很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这难道不是君子所为吗?
为什么这句看起来平淡的话如此重要?中国古人写书,整本书的第一句往往是点题的部分。
不知道你是否认同一个道理:对个人而言,学习是一辈子的事。
如果我们也这样认为,就会明白,摆正学习的态度是极为重要的事情,要放在第一句来讲。
曾经有一个说法,叫作“半部《论语》治天下”
,说的是宋朝宰相赵普的故事。
这句话源于宋朝一个叫林駧的学者所写的著作,书中说赵普一生建功立业,是一代勋丞,但所学的书籍,除了《论语》之外,别无其他。
故事真假不论,单从这句话本身来理解,我觉得一点都不夸张,我们甚至可以说“一句《论语》治天下”
——如果有人觉得自己记忆力有限,记不住半部《论语》,只能记住一句话,那就可以在《论语》中找到那句话,然后反复念诵,让它像“咒语”
一样在脑海中不断盘旋。
遇到任何问题,这句话便能立刻浮现出来,帮你理清思路。
比如遇到难题,你能瞬间想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就能把握解决问题的大方向。
或者,你若是能够想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叮嘱自己从学习中找答案,这也够了。
为什么我敢有这样的提法?因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概括了我在“樊登读书”
讲过的两本非常重要的书,一本叫作《刻意练习》,一本叫作《终身成长》。
《刻意练习》里说明了所有的天才其实都是有目的地训练的结果,《终身成长》里则强调了我们要培养成长型思维,享受学习的过程。
而这两本书,事实上就是在阐释这一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在此,我们要去理解这句话中的一个句式:“不亦”
。
“不亦”
,通俗地说就是“不也是……吗”
,这是一个反问句式。
我们不妨仔细体会一下这句话的情感色彩,推测孔子说这句话的背景。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显然是因为有很多人持反对态度,觉得“学而时习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