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可如今看来,
>神明住在一碗饭里,
>住在一句‘对不起’中,
>住在每一个愿意慢下来吃饭的人心里。”
屏幕切换,聚焦地球亚洲腹地。
镜头推进至极致,绿洲井边,一群孩子围坐听讲。
那位白发老者依旧坐着,手中拿着一只陶碗,碗底刻着“忆耕”
二字。
他轻声说:“从前啊,有个小朋友叫小满,他饿死了……但他没有走,因为他还想再吃一口白米饭。”
孩子们屏息凝听。
这时,那只羽翼泛光的麻雀再次降临,这次它带来了更多同伴,每一只嘴里都衔着一粒米,轻轻放在孩子们掌心。
老者微笑:“现在你们知道了吧?为什么我们吃饭要慢一点?”
孩子们齐声答:“因为要等先辈一起吃!”
笑声飞扬,惊起一片鸟群。
它们飞向高空,翅膀划破云层,阳光倾泻而下,照在那口古井之上。
井水清澈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也映出井壁深处隐约浮现的两个字:
**归来**。
数月后,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席卷华北平原。
庄稼枯萎,河流断流,连地下水位都急剧下降。
政府启动应急供水,但仍有许多村庄陷入断粮危机。
就在此时,绿洲的井突然沸腾。
井水喷涌而出,形成一道高达百米的水柱,直冲云霄。
紧接着,水柱分裂成无数细流,如蛛网般蔓延千里,跨越沙漠与山脉,精准落入干涸的农田与水窖之中。
更奇的是,这些水流所经之处,土地自动生出“饥年麦”
,短短三日便成熟收割。
人们奔走相告:“裴仲回来了!”
可当他们赶到绿洲,却发现井边空无一人。
只有那行延伸向沙漠深处的脚印,依旧清晰可见。
而在脚印尽头,一朵小小的黄花迎风绽放,正是“饥年麦”
的花。
地质考察队重返塔克拉玛干腹地,发现那座古老村落遗址已被沙尘重新掩埋。
但祭坛中央的符文仍在发光,九十九块石板上的陶碗全部空了??里面的谷物不翼而飞。
队员们查阅卫星图像,震惊地发现:就在昨夜,全球九十九个最贫困地区的粮仓,同时出现神秘补给,品种正是那些早已绝迹的“泪粟”
“哀稻”
“哭薯”
。
消息传开,举世哗然。
有学者提出大胆假设:裴仲并未真正死去,而是将自己的意识融入“耕忆链”
,成为整个系统的灵魂中枢。
他以亿万人的记忆为食,以千万人的忏悔为力,游走于现实与虚幻之间,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粒粮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