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就在此时,那枚悬浮千年的“源种”
忽然轻轻一跃,脱离了祭坛中央的石柱,缓缓升空三尺,随即调转方向,朝着北方飘去。
速度极慢,仿佛在等待什么人跟上。
禾生立刻转身冲进藏书阁,翻出李砚之留下的最后一卷手札。
泛黄的纸页上写着一行小字:“终有一日,源种将寻其葬身之所??非死地,乃重生之壤。
唯愿执灯者,不惧长夜。”
他合上书卷,抬头望天。
“我去。”
他说。
没有人阻拦。
七日后,一支由十二人组成的护送队启程北行。
禾生为首,盲眼老妇执意随行,她说:“我虽看不见路,但听得见土哭的声音。”
其余十人,皆为历届“忆饥期”
中最虔诚的践行者,有的曾徒步百里乞食,有的为体验祖辈苦难自愿绝食半月,更有甚者,在城市高楼间搭起土灶,坚持用柴火熬煮粗粮,只为让孩子尝一口“有烟熏味的饭”
。
他们带着简单的行囊,没有现代工具,不乘飞行器,全凭双脚穿越山河。
沿途所经之处,奇迹渐显。
进入秦岭时,久旱的山村突降甘霖。
村民说,夜里梦见一群衣衫破旧的人跪在田头,齐声喊:“给我们一口水喝。”
醒来发现井水满溢,稻苗一夜返青。
越过黄河故道,荒废多年的灌溉渠竟自行疏通,淤泥中钻出嫩绿新芽,叶片背面浮现四个字:“我们回来了。”
最令人动容的是在内蒙古边境。
一座废弃的集体食堂遗址前,护送队歇脚休整。
夜深人静时,禾生听见轻轻的咀嚼声。
他循声而去,只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兵坐在断墙边,手里捧着一只锈迹斑斑的铝饭盒,正一小口一小口地啃着干硬的窝头。
“老同志,这么晚了还不睡?”
禾生轻声问。
老人抬起头,眼神浑浊却明亮:“我在等战友。
当年饿得走不动了,他们把最后半块饼塞给我,自己倒在雪地里。
我说过,每年今天都要回来,请他们吃顿饱饭。”
禾生鼻子一酸。
他默默取出随身携带的一小撮“源种”
周围落下的尘埃??那是昨夜脱落的微光粉末,据说是“源种”
的呼吸所凝??撒入老兵的饭盒中。
片刻后,那干瘪的窝头竟泛起淡淡光晕,咬下去时,老人突然泪流满面:“这不是窝头……这是我娘做的红薯饼,烫手,香得很……她说‘儿啊,吃饱了才有力气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