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借古讽今的现实主义力作威尔第的三幕歌剧弄臣(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借古讽今的现实主义力作——威尔第的三幕歌剧《弄臣》

banner"

>

19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威尔第歌剧创作的中期,也是佳作频出的成熟时期。

在这个时期,威尔第写下了一系列不朽的歌剧杰作,直到1870年完成里程碑式的豪华大歌剧《阿依达》为止。

他在50年代初按照法国大歌剧的传统,连续创作了三部让他扬名世界的意大利歌剧——《弄臣》、《游吟诗人》和《茶花女》,奠定了其在意大利歌剧史乃至欧洲歌剧史上的翘楚地位。

《弄臣》(又译《黎哥莱托》,Rigoletto),是这三部歌剧中的第一部,完成于1851年,由意大利剧作家皮亚韦(FranariaPiave)根据19世纪法国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1832年写的散文诗体话剧《国王寻乐》(又译《逍遥王》,LeRois’amuse)改编而成。

这是威尔第的第二部也是最后一部取材于雨果作品的歌剧。

1844年,威尔第根据雨果的同名话剧创作的歌剧《埃尔纳尼》(Ernani)大获成功,受到鼓舞的威尔第随后在众多可选择的歌剧题材中,再次选中了雨果的作品。

这一次,他看上了在法国禁演的、不太受人关注的话剧《国王寻乐》。

1849年9月,威尔第在准备《路易莎·米勒》在圣卡罗歌剧院的演出时,先是试探性地把这个计划介绍给了意大利剧作家卡马拉诺,当时两人正筹备演出。

大约八个月以后,即1850年4月,威尔第打算与威尼斯的凤凰歌剧院签订一份合同,并将新歌剧的计划写信给了歌剧院的脚本作家、他上一部雨果歌剧《埃尔纳尼》的合作者皮亚韦。

威尔第在信中写道:“我现在有创作另一部歌剧的想法,如果官方许可的话,它将是现代舞台上最伟大的戏剧之一。

……它包括一个即使在所有时代所有国家的戏剧中都堪称最伟大的角色之一。

它就是《国王寻乐》,那个角色是特里布莱……”

雨果的话剧《国王寻乐》以16世纪的法国宫廷为背景,对国王弗朗西斯一世(法译弗朗索瓦一世,FrancisI,1494—1547)风流倜傥的生活和他身边的一些人和事进行了讽刺,其中包括一位重要人物,即威尔第在信中提到的特里布莱(Triboulet),他是弗朗西斯一世的弄臣(宫廷小丑),剧本通过这个人物的悲剧来陪衬国王的轻浮风流。

但若据此认为弗朗西斯一世是个荒**无度、不得人心的暴君,则非史实。

弗朗西斯一世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与学术提倡者,也是一个具有骑士风度的国王。

他20岁时继承王位,在法国逐步建立起一座灿烂辉煌的宫廷,引得群贤毕至,朝夕共乐。

一方面,他喜欢女人,曾亲自迎接美丽的夫人入宫,并曾说:“宫中如无淑女,有如一年没有春天,春天没有玫瑰花一样。”

另一方面,他熟悉祖国的山川和人民的需要,大赦罪犯,限制贵族滥用权力,举办人民参加的运动会。

他在1521—1544年间,与急于扩大版图的神圣罗马帝国发生了一系列战争,并在1525年的一次战役中负伤被俘,被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关押在西班牙马德里。

查理五世要求他割让13的法国领土,以换取自由,被他拒绝,他说:“我宁愿永世当囚徒,也绝不接受有损法国的条款。”

他在狱中创作诗歌,与他的臣民通过书信保持往来。

群龙无首的法国王室决定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换回国王,被迫与查理五世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德里条约》,其中一条就是要求法国用国王的两个儿子做人质,换回国王。

获释的弗朗西斯一世为赎回儿子,后来被迫放弃了法国占领下的意大利。

尽管弗朗西斯一生历经磨难,毁誉参半,但对法国及后世而言,即使他算不上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统治者,也不失为一位杰出的国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斯坦索姆神豪九零后天师一睁眼,我穿成两个熊孩子后娘桃桃乌龙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重生后我成了全大陆最横的崽狂探我的重返2008我真不知道原来我家这么有钱斗破乾坤,龙王求亲请排队重生之惊羽夫人每天都被套路从水浒开始的好汉之旅星际第一女将极品赘婿八零之珠光宝气公子实在太正义了棋魂:随身阿尔法狗穿成反派的病美人妹妹[穿书]洪荒之太清问道袖藏天光破茧一剑倾国空间农女:团宠娇妻甜又飒权游:睡龙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