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音符点缀下的普罗旺斯风俗画比才的戏剧配乐阿莱城的姑娘(第5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而剧本的提供者都德就比较幸运,他活着看到了配乐戏剧《阿莱城的姑娘》的复活:1874年,他的长篇小说《小弟弗罗蒙与长兄黎斯雷》获得法国文学的最高荣誉奖——法兰西学院奖,都德因此名声大噪;一年以后,比才歌剧的代表作《卡门》问世,尽管首演仍未获好评,但三个月后情况就开始改观,并迅速让比才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声誉。

在此背景下,1885年5月,配乐话剧《阿莱城的姑娘》时隔13年后在巴黎国宾剧院再度演出时,受到了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那一年都德45岁,而比他大两岁的比才已经去世整整十年。

生前安慰——第一组曲大获成功

比才在完成《阿莱城的姑娘》全剧的配乐后,当年就从配乐中挑选了四段音乐重新加以配器,编成一套四个乐章的可供全编制管弦乐队演奏的组曲,这就是现在的《阿莱城的姑娘》第一组曲,结果首演大获成功。

第一组曲的第一乐章是前奏曲,C小调,坚定的快板,44拍子,源自戏剧配乐中的序曲,开头的主题采用普罗旺斯地方民调“三王朝圣的进行曲”

,随后是表现主角弗雷德里苦恼的主题。

第二乐章是小步舞曲,C小调,欢乐的快板,34拍子。

这是配乐第二幕和第三幕间的间奏曲,表现了庆祝弗雷德里与薇薇塔订婚的气氛,朴素而明朗。

第三乐章是小柔板,F大调,34拍子。

这是配乐中的第19曲,表现弗雷德里家的忠实仆人老牧羊人和薇薇塔的奶奶耳语回忆他们昔日的恋情,音乐温暖和抒情。

第四乐章是钟声,E大调,中庸的快板,34拍子。

铜管模仿奏出圣诞节前夕教堂婚礼的钟声,随后弦乐和长笛等陆续温柔地奏出,表现参加婚礼的宾客云集的热闹场面。

好友建功——第二组曲更受欢迎

比才去世后,他的好友、在音乐创作上没什么建树的作曲家吉罗(ErGuiraud)从配乐中挑选了三段音乐重新配器,又从比才1866年写的不算成功的四幕歌剧《帕斯美女》(LajoliefilledePerth)第三幕(在公爵府的午夜狂欢活动)中,挑选了公爵欲引诱美丽的凯瑟琳的一段优美而抒情的音乐,作为第三乐章,组成了著名的《阿莱城的姑娘》第二组曲,这首组曲甚至比第一组曲更广受人们喜爱。

第一乐章是田园曲,A大调,持续的行板,44拍子。

这是配乐的第7曲,即第二幕幕前所奏的部分,音乐宏大,接下来表现从远处传来的合唱,随后是表现舞蹈的大鼓和表现弗雷德里心情忧郁的一段单簧管和长笛的旋律,充满纯朴的乡村气息。

第二乐章是间奏曲,降E大调,中庸的行板,44拍子。

配乐中第二幕第一场与第二场间的音乐,表现家人试图使弗雷德里忘掉烦恼。

这段旋律后来经常被拿出来配上弥撒中的“上帝的羔羊”

(羊羔经)的经文演唱。

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降E大调,小快板的小行板。

如前所述,这段音乐虽然不是出自戏剧配乐《阿莱城的姑娘》,却是整个组曲中最为著名的段落之一,主要表现为长笛与竖琴的独奏,旋律异常优美,充满柔情。

第四乐章是法兰多拉舞曲,D小调,坚定的快板,源自配乐中第三幕第22—24段,法兰多拉舞曲逐渐发展并反复,并与《三王朝圣的进行曲》相互交融,结合在一起,表现了村民们手拉手在乡村的街道上愉快地庆祝婚礼的热闹场面,音乐最后在**中结束。

1897年,意大利作曲家奇莱亚(FrancescoCilea,1866—1950)也根据都德的戏剧创作了一部四幕歌剧《阿莱城的姑娘》,同年11月在米兰首演,著名男高音、年轻的卡鲁索担任弗雷德里一角,但首演并不成功。

一年后又改为三幕歌剧,也未获成功。

直到20世纪30年代,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得益于作曲家与墨索里尼的良好私人关系,该剧在意大利受到欢迎。

此剧有三首咏叹调比较著名,今日在西方仍有上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电影空间黑粉五百万的影帝夫人又拽又凶柴刀流恋爱日常陵夭苍穹之上我真的没想当魔王啊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沈影帝的小甜妻七十年代掌中娇重生之学霸攻略被拉入群聊的创世神国民影后:老公,安分点!三国之上将邢道荣西游:大王不好,他又来抓食材了梦回大明春都市之大仙尊龙图案卷集·续重生之我是星二代镇国战神风水主播,一个关注全网官方慌了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电影世界交换师仙酿师重生农女巧当家年代文中的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