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帕尔曼担任美国圣路易交响乐团音乐顾问两年后,接任的乐团为知名度更小的纽约州威却斯特爱乐(WestchesterPhilharmonic)。
与他们同样流着犹太血液的小提琴家明兹(ShlomoMintz),也当起了指挥,还曾客席指挥高雄市交响乐团,他忙于指挥之余,倒是小提琴技艺没有荒废,之前演奏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随想曲,依然令人赞叹。
帕尔曼曾说,成为指挥并非野心所致,在他年轻的时候,被问及指挥一事他的回答总是否定的,“十五年前我太太开始推行针对年轻学子的帕尔曼音乐计划,计划中有个弦乐团,我太太建议我自行指导,随着我经验增加,她又说,我为何不尝试变得更专业”
。
不过,无论“他们”
对指挥台有多渴望,其成就远远不及他们担任独奏家的声望,在价码上也有落差,当他们以小提琴家的身份出场时,一场演出可叫价四五万美金,但是担任指挥时,若不跌价,恐怕有行无市。
有了前车之鉴,为何凡格洛夫和齐奈德还不信邪?突显指挥这行的迷人之处,如同帕尔曼所说,作指挥和当独奏家很不同,指挥是件很奇妙的事,乐团跟着挥舞的手而发声,同一首曲子,不同人指挥产生的效果完全不同。
凡格洛夫演奏技巧扎实精确,音色变化丰富,10岁拿下波兰维尼亚夫斯基青少年小提琴大赛冠军,11岁于柴科夫斯基大赛开幕音乐会演出,在大提琴巨擘罗斯特罗波维奇的提携下,成为俄罗斯新一代小提琴家的代表。
他跨足指挥,一方面是对自我的挑战,另一方面是不得不的选择。
因为肩膀受伤,凡格洛夫近年取消所有演出,在肩伤恢复不佳的情况下,选择在指挥台上找寻第二春。
凡格洛夫强调,他一定会重拾小提琴,只是现阶段无法给出明确的时间,“小提琴仍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放弃小提琴,对我来说如同要我不说俄文一样,是不可能的事”
。
由于是初生之犊,凡格洛夫现阶段合作的乐团,以年轻乐团和次级乐团为多,与他担任独奏家时,合作的均为世界顶尖乐团有差距,“这不是容易的事情,但绝对是美妙的经验”
。
若说凡格洛夫代表俄罗斯的小提琴势力,35岁的齐奈德则是北欧的骄傲,曾荣获卡尔·尼尔森小提琴大赛冠军以及伊丽莎白皇后大赛首奖。
在独奏家的身份之外,2008年还多了一个头衔,他被瑞典室内乐团(SwedishChamberOrchestra)聘任为首席客席指挥。
齐奈德强调,拉奏小提琴和拿指挥棒两者都是创造音乐的方式,本质并不冲突,差别在于乐迷看他的角度,“这下子他们得从背后看了!”
钢琴家指挥有天赋?
独奏家转行成为指挥,其实成功者大有人在,不少在指挥台上呼风唤雨的名家,在生涯初期先以独奏家身份在乐坛崭露头角,甚至有些音乐家,能够身兼两职,无论在独奏还是指挥领域均占有一席之地,有趣的是他们主攻的乐器大都是钢琴。
巴伦博伊姆是其中经典范例,少时以钢琴神童之姿征服乐坛,25岁站上指挥台开始累积声势。
如今他所弹奏的贝多芬、莫扎特自成一格,担任芝加哥交响乐团音乐总监15年间,乐团稳居美国五大乐团之一的位置,柏林国立歌剧院在他麾下,17年来在德国乐坛声望只涨不跌,身为犹太人的他长年致力于以巴和平,曾在以色列公开演出德国作曲家瓦格纳的作品破除历史禁忌,如今他以指挥和钢琴家两种身份活跃于乐坛。
身兼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和波士顿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的李汶,是一位杰出钢琴家,十岁时即以神童之姿与辛辛那提交响乐团合作门德尔松钢琴协奏曲。
俄裔钢琴家阿胥肯纳吉也是位指挥,只是才能和运气不如巴伦博伊姆和李汶,这位曾经荣获肖邦钢琴大赛第二名、伊丽莎白皇后大赛以及柴科夫斯基大赛首奖的钢琴家,指挥生涯有点“走下坡”
,先是担任英国皇家爱乐乐团、(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捷克爱乐的首席指挥,接着是任日本NHK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现在是雪梨交响乐团的首席指挥。
俄罗斯国家乐团(RNO)音乐总监普雷特涅夫也是一人饰两角的音乐家,他曾获柴科夫斯基钢琴大赛首奖,2007年他一手培育的RNO,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支在国际唱片大厂录制贝多芬交响全集的俄罗斯乐团。
2010年RNO庆祝成团20年,在普雷特涅夫的**下,被英国《留声机》杂志选为全球二十大乐团之一。
即将卸任巴黎乐团音乐总监的艾申巴赫,7岁接触钢琴,25岁荣获瑞士克拉拉·哈丝姬儿(ClaraHaskil)国际钢琴比赛首奖,来年即获指挥大师卡拉扬的赏识与柏林爱乐录制贝多芬第一号钢琴协奏曲,之后与美国克利夫兰乐团音乐总监塞尔(GeeSzell)学习指挥。
他曾任北德广播交响乐团、费城乐团音乐总监,现在偶尔才会公开弹奏钢琴。
另外,前布达佩斯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瓦萨里,也是著名的匈牙利钢琴家,从小是位钢琴神童,8岁举办音乐会,12岁考进李斯特音乐学院,15岁赢得匈牙利李斯特钢琴大赛首奖,曾获比利时伊丽莎白皇后大赛第六名,在卸下布达佩斯的职位后,现在重回独奏家的身份。
扭转副业成正业
乐坛上“不务正业”
的音乐家,当然还不止于此,能否将所谓副业发展为另一正业攀登高峰,全凭各人造化,钢琴家萧提最后以指挥大师留名,小提琴家马泽尔功绩也在指挥台上,钻研古乐的指挥雅克伯斯(RenéJacobs),众人逐渐遗忘他原本假声男高音的身份,已逝的大提琴巨擘罗斯特罗波维奇生前也以指挥之姿活跃舞台。
放眼望去,指挥堪称“不务正业”
的最佳选择,因为指挥重在乐曲诠释和率领众人的能力,内涵比技术来得更重要,放下指挥棒数月、数年,不会忘记如何挥棒,若是放下琴弓和黑白琴键,得花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恢复昔日水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