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英文“ter”
意指相反或对立,并没包含假声的含义,指向与男高音相反或对立的声音,因为众所认知的男的高音,是雄壮、高亢且响彻云霄,但习于演绎巴洛克作品的假声男高音因发声方法等原因,声音较为空灵清新且音量不大。
“or”
在台湾被翻译成“假声男高音”
目前已难追溯源头,但此约定俗成的说法多少易使人产生误解。
假声男高音因为市场需求有限,虽然一些音乐学院,尤其是教授巴洛克音乐的系所有设此专业,但并非声乐领域的主流。
近年来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假声男高音包括安德列亚斯·舍尔(AndreasScholl)、大卫·丹尼尔(DavidDaniels)、布莱恩·阿萨瓦(BrianAsawa)等人,但这些声乐家长年与台湾无缘,也让贾洛斯基成为首位台湾乐迷在其颠峰期便有机会亲炙的世界级的假声男高音。
贾洛斯基首访台湾的曲目,全为18世纪时,作曲家亨德尔和波尔波拉为其钟爱的去势男高音(又称阉割男高音)所量身定做的歌剧咏叹调。
目前留存声音记录的去势男高音为蒙列斯奇(AlessandroMoreschi),但他录音时已过黄金时期,加上录音质量粗糙,也让后代对于去势男高音声音的理解主要靠文字记录。
在音乐会上,贾洛斯基巧妙安排当时亨德尔和波尔波拉在英国打擂台时代表性的咏叹调作品,既然是打擂台,目的就是要让声音耍特技。
取自亨德尔歌剧《欧瑞斯特》的《狂猛的风暴》,需要驾驭急速的音群和一波接着一波的装饰音,只见贾洛斯基以透亮的音色,不急不徐不费吹灰之力地周旋在亨德尔的音符当中,在炫技之余,声音的戏剧情感和脸部的表情不打折扣。
若说《狂猛的风暴》呈现的是“速度”
,波尔波拉歌剧《波吕斐摩》中的《伟大的朱庇特》测验的是“持续力”
,歌声一上场,就是一段超过十秒钟的长音,接着是雕塑音色的慢炖乐段,贾洛斯基在此以细腻的唱腔展现极佳的平稳度,自然收服了观众。
整场贾洛斯基演唱8首咏叹调,有心的歌曲安排将其柔软的“声”
段、戏剧的张力、高超的技巧、干净的音色,自然地展示在乐迷面前,所获得的“起立鼓掌”
可说是理所应当。
而这场演出结束之后,也让人顺势产生思考:市场需要被注入新活力,而观众也有被开发的潜能,关键在于主办单位怀抱多少热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