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阿依达的在与不在台北(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阿依达的在与不在台北

banner"

>

2011年,台北市立交响乐团推出巨献,以3400万台币在台北小巨蛋打造歌剧《阿依达》(AIDA)。

首演当日,当舞台灯光亮起的刹那,号称从罗马原装空运来台的舞台雄伟夺目,古典风格的服装华丽细致,外国歌手卖力演唱,克罗地亚指挥巴雷札、意大利导演马提亚分掌前后台。

此时,看着节目单上“阿依达在台北”

的字样,心中竟顿时出现“台北在那里?”

的疑惑。

台北市立交响乐团长年有自制歌剧的传统,平均每乐季都有一档新制作。

至于这出戏,是否如同台北市市长郝龙斌在节目单上所写“各大剧院也都以搬演《阿依达》来评定制作的能力”

,不免让人打个大问号。

若威尔第天上有知,可能会先站出来,为其他作品抱不平。

《阿依达》上演前历经多事之秋,原本担纲男主角拉达梅斯的著名男高音里契特拉因车祸去世,改由意大利男高音马勒尼尼顶替。

马勒尼尼发挥一贯平稳,堪称“安全牌”

;饰演女主角阿依达的女高音卡芭图,音色、外型皆不如她的情敌—由次女高音芮那尔蒂饰演的埃及公主安奈莉丝,她在演、唱上表现得差强人意,也难怪男主角再怎么唱也“热”

不起来。

在崇尚现代风格的全球歌剧舞台,此次来自罗马歌剧院的舞台、服装和道具主要以仿古取胜,舞台上巨型的石柱令人想起埃及路克索的卡纳克神殿,石柱后方的塔门如同伊迪芙荷鲁斯神殿的复制品,搭配台上复古氛围,导演的手法倾向保守,除了对于几场群戏努力铺陈,其刻画仇恨与爱情的力道,以现代剧场的眼光看显得平淡。

相对于舞台上内敛的情绪,台北市立交响乐团在演奏上表现得可圈可点,成功完成以音乐支撑剧情的使命。

在台湾能有机会观看全本歌剧本属不易,台北市立交响乐团以大手笔,租借来自“歌剧原乡”

意大利的舞台、服装,希望让观众大开眼界。

但症结在于,台湾文化发展至今,难道还停留在开眼界的肤浅阶段吗?相信当初,团长黄维明设想在台北小巨蛋打造《阿依达》,心中多少怀抱理想,或许如同他在节目单里所说:“国际化的制作团队,兼具传统和创新的新风貌,让台湾自制歌剧的能力与世界齐步。”

但问题在于,如此购买现成罐头,再找一些外国厨师指导台湾工作人员现场加温的方式,应该不是他所宣称的国际化制作模式吧。

再者,外国歌剧院动不动就有百年历史,想必有许多值得台湾借鉴之处,之前台北爱乐乐团与德国莱茵歌剧院、澳洲歌剧团合作,便是想从中学习专业歌剧院的运作模式。

只可惜,此次台北市立交响乐团与罗马歌剧院的合作,就形式或内涵而言,都称不上是团与院间系统的扎实交流,存在的反而是一种最粗浅也是最不具建设性的租赁关系。

在台北市立交响乐团的歌剧制作历史上,乐团曾两度推出《阿依达》。

对照彼时资源缺乏的台湾、努力向上攀升的台湾,如今的台湾以软实力自豪,但是在今日《阿依达》的舞台上,却看不到属于台湾的创意,尤其此时正逢世界设计大会在台北举行,更形成强烈对比。

于此,令人想起,大陆知名导演张艺谋之前在北京推出的鸟巢版《图兰朵》,尽管他的舞台设计在某些评论者眼中极为俗丽,但是他可以大声拍胸脯地说:这就是北京的《图兰朵》。

但台北的《阿依达》呢?

唯一可喜的是,《阿依达》演出时,动员了许多在校学生,包括真理大学和台北市立教育大学音乐系和南强工商的学生等。

参与这次演出的经历,或许将成为他们人生的难忘回忆。

但是如此回忆,要以数千万的政府预算来换取,未免也太高昂了!

如此一来,花费3400万(其中850万为赞助)的《阿依达》,等于拿纳税人的钱,又放了一次大烟火,而且要欣赏这场烟火,纳税人还得自掏最低500元、最高4800元的腰包,也难怪聪明的台北市民,埋单者少,也让台北市立交响乐团这场大戏尴尬收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电影空间黑粉五百万的影帝夫人又拽又凶柴刀流恋爱日常陵夭苍穹之上我真的没想当魔王啊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沈影帝的小甜妻七十年代掌中娇重生之学霸攻略被拉入群聊的创世神国民影后:老公,安分点!三国之上将邢道荣西游:大王不好,他又来抓食材了梦回大明春都市之大仙尊龙图案卷集·续重生之我是星二代镇国战神风水主播,一个关注全网官方慌了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电影世界交换师仙酿师重生农女巧当家年代文中的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