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不知为何我会突然想起这场遥远的对话,也许正是因为自己琴上手指感觉,这不是要去练习哈农的弹奏表演,而是宣纸上面写字的感觉,浓墨淡写之中,金锤钢针,飞烟走笔,没有规矩,只有伏机以待的意境。
跳,又是一页页地跳。
降A大调圆舞曲Op.42,这是一个疯狂旋转的舞姿。
跳得衣裙出了格局,还是狂转不止,一圈套着一圈,连绵的弧线夹着略带棱骨的分明。
这里有三对二的错位节奏。
左手是四分音符的三拍子,右手是八分音符的六拍子,但是旋律是由两个三拍子的动机组成。
也就是说,左手的第二拍是在右手第一个三拍的弱拍上面,左手的第三拍是在右手第二个三拍的中拍上面,左手的第二拍和第三拍都打在右手不同的弱拍上面。
圆舞曲的主体由第七小节的弱拍开始。
这种微妙的错落给主题带来动态的节奏,和拉开架势流水般的中段形成对比。
再翻一页,是g小调夜曲Op.37,No.1。
我突然感觉回到肖邦家里,好像长途旅行,兴奋不已之后的归宿。
夜曲是静态动**之间的摇摆。
音乐在纹风不动的小溪静静数落流水碎石,行走的节奏那么平稳,动态之中却又不觉不知。
装饰音不时跳跃出来,绕过水草石涧,挪动转弯抹角的溪水不断向前。
这个夜曲以装饰音为机缘,第五、六小节似乎是主题的一个**,它们和A段即将结束的第三十七、三十八小节相似,但仔细听来,又全不一样。
第三十七小节的动态更进一步:一头更为紧凑,另一头却绕上一个更大的圈子,区别有时只在半个音程:
肖邦在谱上特意把一连串倚音对住节拍,加上第六小节里面十六分的休止,紧接随后降B上的倚音和弦。
这里还不只是和声上的需要,更是节奏上的神笔,否则就没平和之中的动静,而这个动感通过g小调主和弦,在中音降B上面展开,动和静全在这一点上,这是g小调夜曲的奇妙之处。
同样,音乐从中段B回到A,也用一个音的重复携带归来,宽阔深厚的大合唱,又一次回到微末的动静之中,让人觉得特别明亮。
结尾出其不意跳出小调色彩,音乐没在g小调的主和弦上终结,而是通过G大调和弦,最后一个音悬在还原的中音B上,音乐用全曲最轻最亮的一点去消失。
肖邦的神奇真真让人欲说无言。
混啊混,夜曲、波罗乃兹、叙事曲,我还在混,但多少有点体力不支。
不知多少时间过去,渐渐心意阑珊。
我不得不抓住琴身,硬撑着从琴凳上面起来。
尽管虚汗一身,但精神却比先前好得多。
我有气无力,慢慢沿着琴边,移回靠垫躺下喘息,眼睁睁看着屋里麻沙一片的天顶。
真的胡闹,弹琴居然可以医病。
我心里高兴,但又笑不动。
知道自己病体因此更加虚弱,意识到此刻的表情一定傻得可以。
2013年3月10日于纽约寓所
[1]Urtext编号W版本里,所有带WN的编号是肖邦身后发表的作品。
为了便于搜查,这里注释和保留传统肖邦作品的编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