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机缘贝多芬(第3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后果,噪音的额外成为现代音乐的语言,这是贝多芬的悲剧和可观。

可是大师还是大师,撞在残墙断壁死胡同里,破绽败笔正好机会,徒然逼出独一无二的语态。

贝多芬分解和弦,在层次里面渐进,一波一浪的跌宕,是醉汉的明智,超然背后的具体,早年笨拙的匠意,最终脱颖出来神奇的境界。

像d小调Op.31,No.2“暴风雨”

第三乐章那样不可思议的音乐,以及C大调Op.53那种决然不同的极端,贝多芬的谱页里面到处都是。

2010-3-12

被称之为“月光”

的升c小调奏鸣曲(Op.27,No.2),音乐出名得几乎有害作品本身。

1832年,贝多芬去世五周年之后,德国音乐评论家和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LudwigRellstab)多事,发现第一乐章是月色投在琉森(Lue)湖上的景色。

个人的体验原本自然而然,可是莱尔斯塔勃当时出名,害得几百年后的我,也跟着月色先入为主,把音乐搅得不伦不类。

因为被人图解歪曲,以前老是有意无意回避这个奏鸣曲。

但是今天顺路读到,惊讶之余,发现每个乐章都是出奇的不意。

抛开廉价浪漫的迷人月色,第一乐章是和声微薄的层层绽开,更奇妙的在于和声之简单,音乐却是魔变的不知不觉。

这里没有贝多芬通常戏剧的起伏夸张,平平的音响抽丝一般微妙,水母一般辗转,每个变换都是那么轻微醒耳,那是寂静之中动静出奇,忘了自己的在,所以感觉平出神韵。

贝多芬反叛自己,整个奏鸣曲打破古典风格“快——慢——(快)——快”

的常规。

升c小调奏鸣曲只有三个乐章,而且更是头轻脚重跌宕不平。

想来贝多芬把它题为Sonataquasiunafantasia(幻想曲风格奏鸣曲)不是没有道理。

说是幻想曲不是因为第一乐章的“通俗优美”

,而是这个奏鸣曲的整体安排。

奏鸣曲一开始,就把通常钢琴奏鸣曲的形式从中间破开,短暂的第二乐章是个带有更加短小三重奏的谐谑曲(scherzo)。

整个乐章只有60个小节,贝多芬中期,钢琴奏鸣曲很少有这么简短的乐章。

可是第三乐章一上来,贝多芬的世界全面展开,第三乐章的篇幅远远超出前面两个乐章的总和。

这个乐章可以说是贝多芬的杰作之一,他那滔滔不绝的口气,暴风雨中“强错”

的音响(aotes),疯子般的绝伦砍伐,我弹到第三乐章,突然理解到与第一乐章全然不同的含义,还不是因为音乐回到升c小调,不管音乐学的理论怎么解释,第三乐章骨子里的基因,我的感觉就在第一乐章。

可以说,第三乐章是第一乐章的发展,整个奏鸣曲就是一个幻想曲。

2010-3-20

我对d小调Op.31,No.2的感情很特别,以前不知听过多少遍。

那是天上飞来的神笔,每个乐章都是写得如此微妙神奇,没有半点匠意痕迹,更没一丝沮丧的噪音,原本这里不想再提,但我一路摸索,音乐一层层打开,每次聆听,总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第一、第二乐章开篇的琶音和弦和后来的疯魔,不得不让我想起当年师院,云里雾里的不着边际,疯狂折腾的悲剧和幸喜。

第二乐章是第一乐章的一面镜子,然后以轻盈飘逸开始的第三乐章,居然发展成为如此的宏观狂澜。

乐章篇幅的比例也是前轻后重。

第一乐章228个小节,第二乐章103个小节,第三乐章399个小节,比前面两个乐章的总数还多。

第三乐章主题是三个音组成的波浪弧线,整个奏鸣曲式的结构也是弧形相对的套数连环。

三个乐章完美而又不入俗套。

琴上聆听这首曲子,言语显得隔阂笨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电影空间黑粉五百万的影帝夫人又拽又凶柴刀流恋爱日常陵夭苍穹之上我真的没想当魔王啊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沈影帝的小甜妻七十年代掌中娇重生之学霸攻略被拉入群聊的创世神国民影后:老公,安分点!三国之上将邢道荣西游:大王不好,他又来抓食材了梦回大明春都市之大仙尊龙图案卷集·续重生之我是星二代镇国战神风水主播,一个关注全网官方慌了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电影世界交换师仙酿师重生农女巧当家年代文中的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