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键盘乐器不争气之妙处(第2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但音乐自有其伸缩自如的形状,绝对不是一概而论的歌唱性质:

C大调奏鸣曲Op.53,《华尔德斯坦》(Waldstein)第二乐章也是Adagio慢乐章,可是点状勾勒出来的图案依然有形有体:

这些作品太出名,太情绪化,不算。

拿他早期作品,G大调奏鸣曲,Op.49,No.2中的TempodiMeo:

这里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错位是小步舞的方阵。

不可想象这里怎么可以歌唱。

由弱拍开始,从G到升F的半音下行,然后重复落在二分音符F上的动机,不是歌唱的旋律,而是节奏的造型。

由八分音符的G到十六分音符升F下行,加上连音符号,让人感觉十六分音符的升F更为短暂,所以重新回到二分音符升F上的稳定性就更加强烈。

可这是G大调,升F是它最不稳定的导音(leadingtone),它有强烈的趋向要回到G上去。

这样,贝多芬在一个简单的动机里面,埋下了不期的音乐动态。

这里来回摇摆的动机和下面几乎机械的和声正好错开,形成了相当明确的视觉物象和具体轮廓。

可见这音乐无疑是为敲打点击的键盘和有棱有角的乐器所写。

莫扎特C大调钢琴奏鸣曲K545是个被人弹滥的作品。

它的结构简单明了,是初学音乐的必修。

但是这类音乐,简单平凡之间总是藏点被人忽略的因素。

第二乐章Andante中规中矩,左手是C大调属和弦上的G大调分解和弦。

很多人被这G大调的柔情蜜意、Andante的速度和34拍的迷人**漾骗了。

这个乐章其实是个精致的小步舞曲,不是优美温柔的昏沉。

音乐是点状的轻盈,我们人体很难跳出如此细微敏捷的步履,只有内心轻微的喜悦,才能描绘感受这里图案交错的精致。

右手出来的主题由G大调的中音开始,向上稍稍一勾,带动轻微的跳跃节奏,随即自然而然落在主音上面。

音乐自然简单,一点儿没做,却又奇妙无比。

第三小节是主题基因的扩展,头上拉开架势,结尾兀然收缩,留给回去的第四小节一个全新的意境,但是莫扎特不会就此罢休,随后马不停蹄继续他那简单而又奇特的魔术。

整个过程,左手的分解和弦紧紧托着旋律一起跳舞。

回头进一层来看起首两个小节的主题基因。

第一个中音拉出一条弧线,把dcbc的脚步压缩,这样给第二小节的d一个昂然而起的姿态,后面八分、十六分和四分音符之间区别有分,更有连音线加强舞步下落的感觉,如此一紧一松地跳跃,在十四和十七小节类似的模式里面,以各种形式不断出现。

其实这里没有任何特别,几乎所有音乐都用类似的招数,莫扎特就是这样平常。

这里主题的基因让我看到音乐是个精致错落的舞步,左手不是迷人的背景,不是混沌不清的一团模糊,而是随着主题一起跳跃的对舞。

左手点击的跃跃欲试几乎贯穿整个乐章,不然,怎么解释不断出现的顿音?

有人痛恨古尔德演奏这段音乐飞快的速度,但是没有发现他是很少看出这段音乐舞步的钢琴家[1]。

这里不是速度的问题,可以想象他用各种速度来演奏[2],而是音乐理解上面完全不同的角度。

从具体演奏的传统环境来说,如果依据这种理解,速度太慢也许不易拉住整体。

好在我琴上流连逗留,无须“表演”

,更没有既定的标准,所以音乐的跳跃性格一目了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斯坦索姆神豪九零后天师一睁眼,我穿成两个熊孩子后娘桃桃乌龙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重生后我成了全大陆最横的崽狂探我的重返2008我真不知道原来我家这么有钱斗破乾坤,龙王求亲请排队重生之惊羽夫人每天都被套路从水浒开始的好汉之旅星际第一女将极品赘婿八零之珠光宝气公子实在太正义了棋魂:随身阿尔法狗穿成反派的病美人妹妹[穿书]洪荒之太清问道袖藏天光破茧一剑倾国空间农女:团宠娇妻甜又飒权游:睡龙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