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赋格的艺术》
banner"
>
巴赫的《赋格的艺术》(DieKunstDerFugeBWV1080)可以说是西方音乐艺术,甚至思维心态的一个奇特文化现象。
以古老的复调音乐形态,《赋格的艺术》有意识地标志了它的过去,它的明天,以及今后将来的文化演变和趋势。
与文艺复兴复调音乐自然而然的多维心态不同,《赋格的艺术》的自觉“倒退”
是超越巨大时空的智慧神通。
通过《赋格的艺术》,巴赫重新认识文艺复兴的文化精髓,音乐只是一个借口,重要的是文化心态。
巴赫的百年倒退跨越以后几百年的历史,甚至越过当今的我们,巴赫最后的固执对着我们未来而言。
《赋格的艺术》不仅只是一件音乐作品,更是一个文化先知的预言:散点的多元文化终有的一天。
今天对于这部作品的学术研究无所不至,甚至可用数字和精密的仪器进行。
但是,无论巴赫的复调音乐如何精确完美,我个人以为,通过《赋格的艺术》,巴赫开启了一个不可捉摸的神秘不定。
进一步来说,因为离开具体的内容,巴赫的器乐作品也许比他宗教音乐更有纯粹的精神性质。
现在知道《赋格的艺术》第一个版本是在1745年。
手稿包括十二个赋格和两个卡农()。
第二个版本在巴赫去世一年之后的1751年出版,其中有十四个赋格和四个卡农,而所有前面十三个赋格都基于一个简单的d小调主题:
第十四赋格在第三段中间第239小节突然中断。
手稿下面是巴赫儿子C.P.E.巴赫的注解:作曲家正好在赋格中引入B-A-C-H这个名字的对位主题时去世[1]。
但是根据对于手稿各方面的研究,当代学者对此结论提出异议。
第十四赋格的最后一页ThefirapunctusXIV
如果说巴赫的《谐和律键盘前奏曲与赋格》(WTC)是向前的探索,那么他的《赋格的艺术》就是倒退的、回首的、闭门造车的终结,可在现实之中,老天没有让他真正画上终结的句号。
更有意义的是,巴赫的百年回归为百年之后的艺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音响世界。
巴赫写《赋格的艺术》的时候,当时音乐的趣味潮流已经赶过他去,音乐界是他儿子辈的天地。
没人再来关心巴赫繁复陈旧的音乐。
巴赫索性闭门造车,回到百年之前,北部法-佛兰德(Franish)文艺复兴后期的音乐传统——并非祖传的遗产特别,而是巴赫天知天觉的神奇,本能感觉当时流行的音乐语言带有单一思维的趋向和中心阶层的简单。
他要回去,回到文艺复兴时代多元思维的音乐环境,他要一个借口、一个简洁开放的形式,可以重新整理自己音乐语言的信息。
巴赫通过一个简单的主题,横空一个庞大的、几乎无光无痕的世界。
有人甚至认为第十四变奏是有意的中断,亦是无限的开端,任何人可以继续。
不管这种说法是否确实,巴赫身后几百年的西方音乐历史,尤其是现代音乐的发展,真的应验了这个寓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