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撞墙舒伯特(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撞墙舒伯特

banner"

>

为贝多芬葬礼手擎火炬的舒伯特,一生崇拜贝多芬,生时维也纳街上撞见大师,亦不敢上前叨扰。

一年半载之后,却随他的偶像辞世而去。

这段传说充满似是而非的寓意,可实际的故事似乎更为奇巧。

舒伯特的音乐和贝多芬纠缠不清,最终自己撞出一个面目,给后来的音乐敲开一个门洞,自己却去陪伴大师安息。

舒伯特瓦解他一辈子崇尚的古典音乐语言和结构,他的音乐不是表面的悦耳动听,而是古典风格夹层之间破土而出。

舒伯特一生追随诗神,接过贝多芬火炬,尾随行将终结的古典风格,自己却从坟墓底下走出一条路来。

很长时间,舒伯特不被认可。

习惯古典风格的耳朵听不到舒伯特解体的神奇美妙,被奏鸣曲式修理顺当的脑袋不能忍受舒伯特闪烁不定的古怪和魔术。

不是舒伯特的音乐没有结构,而是他的音乐织体不在建筑中心的群体里面打滚。

他不像海顿那样简练之中生动活泼,也不像莫扎特那样繁复之间神出鬼没,更不是贝多芬条理分明的实打实着。

舒伯特一头钻进贝多芬的钢铁世界,是天才的纯真无邪[1],有诗神守护的舒伯特,具备孙悟空的隐身魔术,让他穿越铜墙铁壁的死胡同。

舒伯特一生携带贝多芬的痕迹,骨子里却是第一个把贝多芬送进坟墓的人。

可惜的是,舒伯特超越他的时代太早,当时的维也纳依然还是贝多芬的热度,把贝多芬的墓碑当作宏伟建筑,逼着已经出来的舒伯特回去陪葬——所以他得先去地下等上百年之久。

贝多芬之于古典风格,几乎就是一个内容两个名词。

以古典风格而言,海顿充满原始的随机应变和趣味;莫扎特既在又不在,把古典风格的骨架藏在里面。

贝多芬实在得多,他的音乐几乎没有旋律,和声的动机和演变就是他的歌声。

贝多芬分解和声,变结构骨架为肌体血肉。

这是古典风格的精髓,奏鸣曲式的基础,也是交响乐的宏图。

可是到了舒伯特手中,尽管表面依葫芦画瓢,骨子里面却是背道而驰。

以奏鸣曲式为支撑的古典风格,功能和声的调性主宰整个音乐动态,奏鸣曲式ABA的三角形结构,是一个以主调为中心的回归模式。

中心回归的和声功能,在古典风格的发展之中起到主导作用,也把古典风格的曲式结构修理得严密完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时的音乐形式,包括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和各种形式的室内乐,都和奏鸣曲式的对比平衡以及中心回归的模式有关。

西方音乐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可能再有,类似奏鸣曲式这样稳定坚固平衡对称的音乐结构和规则[2]:

事实上,曲式和形式只是外表的躯壳,是可以计较的论理和随机应变的准则,功能和声才是真正内在的生命,它变幻莫测,具备不可捉摸的动力。

虔诚的舒伯特从里面打破贝多芬,就像无我的巴赫之于上帝,最终达到连他自己也不清楚的高度。

舒伯特在贝多芬和声建构边缘擦肩而过,它们表面相似,实际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尽管晚期的贝多芬已经看到妖魔鬼怪的雏形,然而正是精神上绝对忠实于古典风格的舒伯特,放纵魔鬼下山。

舒伯特沉在古典风格的井底,忽视高高在上的天空。

舒伯特是伯乐相马,对外表形态视而不见,才智在古典风格的井底游泳。

舒伯特歪打正着,穿井凿洞,却从另一头出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电影空间黑粉五百万的影帝夫人又拽又凶柴刀流恋爱日常陵夭苍穹之上我真的没想当魔王啊侯门风华:拜见极品恶婆婆沈影帝的小甜妻七十年代掌中娇重生之学霸攻略被拉入群聊的创世神国民影后:老公,安分点!三国之上将邢道荣西游:大王不好,他又来抓食材了梦回大明春都市之大仙尊龙图案卷集·续重生之我是星二代镇国战神风水主播,一个关注全网官方慌了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电影世界交换师仙酿师重生农女巧当家年代文中的小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