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后来,她还通过自己的努力竞聘上了其他学院的助教。
通过助教工作,小琦扩大了自己的人际交流圈。
小琦做事勤恳、认真的态度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这些积极的正能量更加激发了小琦的自信心与进取心。
她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为师弟师妹们辅导课业,与教师交流、沟通,小琦的脸上经常挂满了笑容。
关键时刻勇挑重担,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他人做出贡献,这种身份、角色和工作内容是小琦最擅长的,也是她最需要的。
至此,小琦已经摆脱了自我怀疑、否定和低落的状态,转化为负责、进取、努力、与周围人团结一致实现目标的状态。
四、结果与思考
进入硕士研究生阶段,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逐渐减弱,一般不会想到找教师倾诉。
一旦找到教师,多半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朋友诉说,自己的心情又是异常的烦躁,亟须找到倾诉的对象。
大道理他们早就耳熟能详,如果教师长篇累牍地做思想工作并不能帮助他们。
所以,问题在哪里产生就应该在哪里得到解决,多采用实际解决方法让他们从中得到教育的效果比说教更为有效。
小琦把暑期实践的状态带入了新的学习和生活中,这保证了小琦可以把新的状态带回学校。
通过辅导,小琦的生活态度得到了提升:一方面,她真正摆脱了刚开始时的沮丧、自责、失望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小琦能够进一步更多地参与其他活动,主动地去和同学们交往,变得更加健谈和自信。
类似于小琦的这类心理问题我们大都能够很好地解决。
首先,学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学院生活指导室有专门的心理辅导人员,辅导机制也比较完整、成熟。
生活指导室在室内设计上也温馨舒适,能够让学生在发生问题后毫无顾忌地第一时间想到来这里寻求帮助。
其次,学院的教师们大多在学生心理辅导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蔼可亲的态度让学生消除距离感,师生之间没有明显的沟通障碍,学生可以跟教师敞开心扉面对面交流。
小琦的问题只是我在工作中遇到的其中一个案例,也是很典型的一个案例,尤其近年来这类问题很常见,这不得不引发我们对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当代高校在校生大多是被长辈娇宠的一代,造成了他们心理脆弱、敏感,经不住挫折的考验,如有的学生仅仅因为被导师批评了几句就产生轻生的念头。
在偏远贫困地区,心理辅导教育相对落后,在当地优秀的孩子来到外面被别人赶超后,有的会愈挫愈勇,更加勤奋、刻苦地追赶别人,而有些则会产生自卑心理。
由于本身自尊心极强,又不愿对外人诉说,就很容易引发自暴自弃等各类心理问题。
针对当前的状况,我认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其一,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公共必修课,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已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选课情况也比较火爆,可见心理健康也是学生本身很关注的问题,而且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各有不同的特点,他们的心理需求也不尽相同,建议学校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开设心理课程,而且与体育、政治等公共课一样列为必修科目,切实加强社会对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
其二,相关部门要出台政策,加强在边远贫困地区心理辅导人才的引进。
在偏远、贫困地区,心理辅导教育相对落后,非常需要心理辅导人才,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出台一些优惠政策。
五、点评
辅导员做了些什么真正帮助到了小琦呢?一方面,辅导员对小琦的情况做了认真的分析,发现症结所在是人际交往的落差和自卑心理,于是对症下药,帮助她重新建立与人交往的自信心;另一方面,辅导员多制造小琦与同学们联系的机会,请小琦帮忙做助教,让她向教师、同学传达各类通知,协助处理各种事务。
我欣赏辅导员老师对小琦同学真心的关怀和理解。
辅导员没有仅仅把这件事当作一个需要完成的工作和任务,而是更多地看到和理解了眼前的这个人,然后带着包容、接纳去支持和关怀这个人。
我相信,这位同学的改变和疗愈从遇到辅导员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了。
当我们真的可以看到一个人,懂得一个人,那就代表我们真的在关心和爱着这个人。
带着真正的关心和爱,我们就会找到适合这个人的方式和方法。
在采取任何方法之前,真正看到和懂得这个人,并愿意不断努力创造条件帮助这个人成长,是帮助可以成功的关键。
(案例撰写:张新颖点评:王东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