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banner"
>
鉴于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趋势的增长,OECD于2006年6月在雅典召开了教育部长会议,提出“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评价各种不同的高等教育的质量”
问题,希望探求国际统一评价高等教育成果的可能性;2008年1月,OECD又在东京召开了教育部长非正式会议,继续对相关议题进行探讨。
OECD认为,对本科生的统一评价能为社会各界提供更好的信息,能够使学校知道自己的教学水平并知道如何改善,因此,OECD认为自己有责任开发一个涉及“教”
和“学”
的测量工具。
具体的评价工作设想在学生本科阶段结束时进行,依据学生能力做书面测试。
也就是说,OECD认为,即使是不同的高校,也会有基本的质量要求,如相应程度的知识、技能和思维能力,而这种质量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高等教育发展需要在保证基本的质量要求基础上探求特色发展。
(一)保证并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的质的要求
2015年修正的《高等教育法》第五条明文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即高等教育从事的是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活动,而这种高级专门人才需要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种高级专门人才应被理解为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应当是有质量保证的。
政府提出的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
高校大规模扩招后,教育部高度重视质量工作,采取多项措施以保证和提高质量。
人民满意,也是中国教育工作的宗旨所在。
人民群众要求的是优质的高等教育。
过去人们常说“上大学难”
,现在说的是“上好大学难”
,说明人民对教育的要求在不断提高。
这里需关注的是,我国曾经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一家只有一两个孩子,家长的心理是脆弱的,承受不起孩子的失败,要求孩子能接受到优质的高等教育,是希望通过高等教育显著扩展孩子的就业和发展能力。
中国还有几千年的重教传统。
“望子成龙”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学而优则仕”
等话语,不管是有文化的还是没文化的,几乎人人都可以信手拈来。
剔除用语中的封建糟粕,说明人们希望通过读书来实现自己的物质利益和精神价值。
古今中外,教育都是实现阶层保持或提升的重要手段。
“学而优则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