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二)构建高等学校层次、类型、使命三维分类体系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与高等学校的分类体系密切相关。
对于高等学校的分类体系,理论上可按分层、分类的思想设计,实践中可根据管理体制规划学校的使命来操作,最后构建出一个三维模型。
1.理论上的分层、分类设计
高等学校按两个维度设计:一维按层次,即“教学型学院—研究型大学”
框架构建,关键是安于定位、办出水平;另一维按类型,即“学科性人才培养—应用性人才培养”
框架构建,关键是导向明确、办出特色。
[6]
两种类型的高等学校在层次的上游可以有一定的交叉,分别走以科学创新为主、学科型人才培养为主和以技术创新为主、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路径,但越往下,交叉越少。
具体设计见表10-1。
当然,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等学校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彼此之间可以是个“光谱”
地带,同一学校不同系科之间也会有一定的差别。
但是,这种划分方式体现出一种导向,不同的学校之间,办学目标、培养模式、系科设置、教师要求及评价方式等都将有所不同。
表10-1高等学校的分类设计
2.进一步根据管理体制规划学校的使命
根据学校的办学使命,国家可进一步提出“世界的大学、国家的大学和地方的高校”
操作性分类推进方案。
世界的大学是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大学,也是我们要建设的一流大学,包括注重科学创新的综合大学和注重技术创新的专业大学,事实上,它们包括综合研究大学和特色研究大学。
既然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就需要有更崇高的信念——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服务。
大学需要真正按一流大学的规律和模式办学,加强开放和国际化程度,以文理贯通式的通识教育思想指导育人工作,以国际化学术标准接受检验和评价。
只有开放、大气而不是封闭、狭隘的一流大学,才能真正成为世界和民族共同拥有的财富,也才能极力发挥其对国家发展的作用,提升我国基础科学和共性技术发展的平台。
国家的大学也是中央政府直接管理的大学,是与国家重点建设行业关系密切的多科性专业大学,包括一些特色研究大学和教学科研型的专业大学。
它们是我国农、林、地、矿、油、交通、电子、电力、传媒、航空航天等行业及军事领域的技术先导,在国际同行中享有较高声誉,以自身专业、技术集约化的工作为国家的根本利益服务。
它们需要加强与行业的联系,关注国际同行业的最新技术信息,努力做好引进、吸收、转化、再创新的技术准备工作,加强产学研合作,以专业教育为基础,努力实现与通识教育的相融与互补。
科学无国界,技术有壁垒,这些大学要努力成为国家实力和重点行业发展的支撑性要素。
地方的高校,即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高校,包括地方综合学院、专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地方高校要努力为地方建设服务,有地方特色,这样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有生命力且人才不易流失。
地方高校要以专业教育思想为指导进行人才培养,并注重一定的通识教育;关注创业教育,努力把创新精神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融入创业教育,加强教育的务实性,提升学生的就业和专业谋生能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