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这是人事组织部门根据人才选拔的需要建立的体系,主要针对科技人员个人的贡献进行评价并做出奖惩、晋升、选拔等多种人力资源管理决策。
④各种奖励评价体系。
按照个人、研究小组或院(系、所)获得的各种奖励的档次和级别进行评价,获奖的档次和级别越高,说明研究能力越强。
⑤科技管理部门的评价体系。
高校上一级科技管理部门综合考察项目及其经费、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和成果转化等绩效而进行的评价,如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时进行的绩效评价。
对科技人员科研业绩评估所使用的指标主要有以下四类。
①源生指标:包括论文、专著、专利、成果鉴定、技术转让等科研业绩产出的基本形式。
②追加指标:指建立在源生指标基础上的指标,如科技奖励及论文或专著被引、被索、被摘等。
③派生指标:指建立在优秀的源生指标和优秀的追加指标基础上的指标,包括学会、研究会兼职,入选院士,获得荣誉称号等。
④支撑指标(又称“投入指标”
):包括课题来源、课题经费和课题进度等,是科研业绩产出的基本保障。
科研评估一般采取同行专家评议、同行评议加量化打分,以及利用科学计量学、文献计量学与情报计量学的指标和方法评估科技人员和单位的科研绩效。
尽管我国高校的科研评估在保障科研质量和促进教师开展科学研究方面已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历史不长,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
具体来说,高校的科研评估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有些高校科研绩效评估的目的还不够明确。
研究型综合大学要充分明确自身的定位或者大学自身的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科技管理部门充分认识高校的知识传播、知识创造和知识转化功能,制定提高学校科研能力的发展战略,根据这个发展战略确定科研绩效评估的基本原则。
第二,科研评估的组织形式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特点。
各个部门分别从各自的评价目的做出相应的评价,有些部门进行的评估是出于资源(科研经费)分配、荣誉授予、激励等目的,而不完全是评估科研绩效的目的。
评估结果普遍存在片面性,而且人为干扰因素较多。
第三,高校的科研评估仍然缺乏规范的指标体系和统一的评价专家系统,还存在仅仅依靠同行专家评议的评估方式。
有时,科研成果或项目评审要在很短时间做出项目是否达到“国际领先”
或者“国内领先”
的结论,这样的评估结论难以保证客观、准确。
某些评估指标内涵重复,如科技人员科研业绩评估指标中往往包括既往承担科研课题、成果获奖、发表论文数、著作数四项,其中的成果获奖都是以在某一研究领域多年发表的系列论文为基础申报的。
第四,科研评估中存在忽视人才培养的情况。
科研绩效评估不仅要考察科研直接的投入产出情况,而且应该重视考察培养人才的情况,如培养研究生、培养科研助手、促使某些科技人员脱颖而出的情况等。
第五,科研评估中存在重视科研数量、轻视科研质量的现象。
如管理者对科研论文的数量有足够的认识,但对论文的质量,特别是对衡量论文质量的引文数据的认识有待提高;管理者对科研课题的数量和经费大小有足够的认识,但对科研课题完成的质量,以及科研成果在理论和实践中产生的实际意义的认识有待提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