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顾明远:我觉得当今的教育就是把选择权还给孩子。
我相信我们的孩子能够解决时代的难题,我们的责任就是让孩子真正发声。
我们的教育应该有孩子更多的声音。
要做到这一点,整个学校有责任,老师有责任。
倾听学生的声音,并不等于我们就放任自流,什么都不管。
老师和学校还有一个指导的作用。
另外,我们相信孩子们自己会制定一些规则来控制自己的行为,他们自己进入这样的规则世界,自己会按照这个规则来办事。
所以我们要相信他们,并指导他们,引导他们。
周作宇:顾先生刚才讲的是非常经典的一个概括。
他讲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时,对爱有一个阐释,说爱是需要信任的,没有真诚就没有信任。
对孩子是这样,对成人是这样的;对同族是这样,对其他民族也是这样的,所以信任非常重要。
彼得·圣吉先生有一个“1.5个地球”
的说法,说我们现在的地球容纳着1.5个地球的人,所以地球是超载的,那我们未来究竟怎么办?
彼得·圣吉:对于这个问题,我想结合刚才共创未来的思考来回答。
顾教授有很多的论点,刚才周教授也提到了信任的作用,这让我想到二十年前美国和当时的苏联之间的一个共同的项目。
那个时候两国之间还是有摩擦的。
当时一个企业,有一个很好的想法,就是让美国和苏联的学生进行交流,其中很有意思的是,他们让高官的孩子们参加学生交流计划,让高官的孩子们到另外一个国家去生活。
当时我遇到这个项目的创意者,问他是怎么想到这个点子的。
他说,很简单,因为我不相信这些高官们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另外一个国家的时候,能忍心发射导弹。
这就是一个高杠杆策略。
八年之后,冷战结束了。
现在我经常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往返,这样的往返已经十六七年了,今天我还是有很多担忧,有很多恐惧,就是中美都在恐惧着对方。
所以我就在想,是不是我们也需要启动这样的项目?让老师、学生这两个群体在中美之间往返和交流,也许可以让高官的孩子们加入这个项目当中。
因为孩子们是我们的大使,让我们这个世界更有链接感。
我们需要明白这种生物角度上的链接比文化上的链接也许更强,因为我们天然就更关心孩子。
所以,可能这是加速我们新时代教育的切入点。
如果我们要更好地共同工作,就要一起创造共同工作的机会。
周作宇:我发现,彼得·圣吉先生回答问题时用了很大的留白,当涉及核心内容时,就给我们留下思想的空间。
这可能就是学习型组织的模式——一切都在我们的想象中。
刚才他讲到国家和国家之间如何解决信任问题,战争如何消除,答案是需要信任。
我们是一,还是多?是你我,还是我们?如果能够跳出各自局部的利益,从人类共同拥有一个地球来考虑,我们就会取得激动人心的结果。
(本文由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滕珺副教授和毛霁燕共同整理。
)
[1]原载《比较教育研究》,2016年第1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