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又说:“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关于教师的社会地位问题,我遇到一件事,对我的刺激很大。
1980年,我为了编写中师学生用的《教育学》教材,和靳希斌、赵敏成两位老师到四川、湖北、湖南、浙江、上海等地调查。
在湖北武汉时住在省委招待所,同屋住的是劳动人事部的一位干部。
茶余饭后闲聊时就讲到知识分子的待遇太低、体脑倒挂,我说:“我们教师的待遇也很低,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太低。”
他忽然说:“小学教师怎么能算是知识分子?”
我说:“小学教师是教书的,有知识的人,怎么就不是知识分子呢?”
他说:“你没有看到吗?农村小学教师大多是半文盲,怎么能称为知识分子呢?”
这句话对我的刺激很大。
的确,“**”
期间,教师队伍中充斥了许多不合格的人。
不是有这样的笑话吗?有一个村干部对小学教师说:“你好好干,干好了我提拔你去合作社当售货员!”
可见,小学教师的地位当时竟然不如售货员。
因此我想,怎么才能让社会尊重教师呢?首先要使我们的教师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值得人们去尊敬。
所以,我下决心要呼吁提高教师的专业性。
把教师提高到研究生水平,这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重要举措。
最后,要吸引优秀青年来当教师。
青年总是求上进的,总希望在工作之后有进修提高的机会。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为青年教师进修提高提供了最有效的途径。
听说现在正在筹备教育博士专业学位,那样,青年教师会觉得更有奔头。
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设立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大家兴奋不已,立即成立了专家小组,制定培养方案,设计课程。
第一年招生由于采取计划内招生,全国只招了177名。
我国有1000万名教师,这样招生,何年何月才能提高教师队伍水平?于是第二年在当时学位办副主任谢桂华同志的提议下,走招收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路子,采取计划外在职招生的办法。
所以第二年就招了1000多名,现已发展到每年招生万名以上。
有些学员不理解,总是质问为什么只授学位,没有学历。
我给他们讲:要学历,走计划内招生,你们进得来吗?其实,只认学历不承认学位,这是唯中国才有的人事制度,早晚要改过来。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建立以后又出现两个问题:一是中小学能留得住这些硕士研究生吗?二是这样大规模招生,质量能保证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