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1964年下半年在中宣部的领导下,外国教育研究室创办我国第一份介绍国外教育动向的杂志《外国教育动态》。
开始是内部发行,1980年被批准为国内外公开发行,1993年改为《比较教育研究》。
1979年,外国教育研究室扩建为外国教育研究所,1995年改为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成为国际教育的研究中心、咨询中心、信息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
1968年“**”
中,在“左”
的思想影响下,学校也做了不少蠢事。
例如,心理学批判,把心理学批成“伪科学”
,在全国产生了很坏的影响。
但是学校朱智贤、彭飞、张厚粲、章志光等教授始终不接受这个结论,仍然孜孜不倦地研究心理学。
终于,心理学在“**”
结束后得到迅速的发展。
1980年,北师大率先把心理专业独立建系,1986年又成立了儿童心理发展研究所,为心理学后来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
结束后,教育理论界“拨乱反正”
,北师大教师积极参加“教育本质”
等各种讨论,正本清源,为重建教育科学而努力。
1978年,北师大教育系率先编写了《教育学讲授提纲(征求意见稿)》;从1979年开始,北师大教育系黄济教授首先开出教育哲学课程,讲义以后整理成《教育哲学》一书,后来又扩充为《教育哲学通论》;王策三教授专门从事教学论研究,并出版了《教学论稿》专著;1979年,教育系专门成立了教育经济学研究小组,定期研讨,逐渐建立起了教育经济学学科。
1982年,由顾明远、黄济主编的中等师范学校用的《教育学》问世,发行200多万册,对中师教育影响很大。
1980年,北师大教育系与外国教育研究所聘请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胡昌度教授来校讲授比较教育课程。
同时开办了比较教育进修班,有十所院校十多位教师参加。
进修班一面听课,一面酝酿编写自己的比较教育教材。
经过两年的努力,在老一辈比较教育学家王承绪、朱勃等的指导下,我国第一本比较教育教材终于编写出来了,1982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至今已再版3次,发行数十万册。
此外,由顾明远教授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分卷本和合编本分别于1992年和1998年出版;黄济、王策三主编的《现代教育论》、王炳照教授主编的《中国教育思想史》、吴式颖教授主编的《外国教育思想史》等一批重要著作也相继问世,对教育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79年,学校成立了教育科学研究所;1985年成立中学教学研究中心,1989年,两个单位合并。
中学教学研究中心在全国首次提出把高等师范学校的“各科教材教法”
提升为“学科教学论”
,并将其列入学位和研究生教育专业目录,对该学科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988年,学校教育学原理、比较教育被批准为全国重点学科;2002年,教育学原理、比较教育学、教育史、发展心理学、教育技术学又被批准为第二届全国重点学科。
在教育科学研究的几个五年规划期间,北师大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课题,获得了多项奖励,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自从1980年我国建立学位制度以后,北师大就成为教育门类研究生培养的基地,较早地取得了教育学原理、中国教育史、比较教育、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博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教育经济与管理学博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又获得教育学、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多年来为中国教育科研培养了众多的人才。
三、基础教育改革的开路先锋
北师大从成立之日起就关心中小学的教育实践。
1908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独立成为北京优级师范学堂,迁至琉璃厂厂甸,和五城学堂在一起。
1912年7月,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改五城中学为其附属中学校,并设立了附属小学。
正如1961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林砺儒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建校60周年讲话中所说,自此以后,北师大与师大附中就“肩负起中学教育开路先锋的重任了”
。
民国时期,师大附中经历多次制度改革。
每逢试行新制度,如1921年实行男女共学、1922年采用“六三三”
新学制,都是在北师大教师的帮助下,赖附中教师们的共同努力,自己草拟规章制度,自编课程教材,闯出自己的办学路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