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一、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节选)
banner"
>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法国中部高原上的小市镇克拉姆西。
20世纪初,罗曼·罗兰的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是他的代表作,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
。
该小说于1913年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奖金,并且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
,罗曼·罗兰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但由于法国政府的反对,结果拖到第二年的11月15日,瑞典文学院才正式通知他这一决定。
罗曼·罗兰将奖金全部赠送给国际红十字会和法国难民组织。
这部巨著共10卷,以主人公约翰·克利斯朵夫的生平为主线,描述了这位音乐天才的成长、奋斗和终告失败,同时对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的社会现实,作了不同程度的真实描绘。
罗曼·罗兰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
他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主义作家。
其他重要作品还有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统称为《名人传》),中篇小说《哥拉·布勒尼翁》,长篇小说《母与子》(旧译《欣悦的灵魂》)四部等。
“我写了信,可不知道你的地址:你又没告诉我们。
我到戏院去问,也没人知道。”
他知道她是怕羞的,上戏院去一定很难为了她。
“可是……可是她要你写的?”
他又问。
她摇摇头:“不。
可是我想……”
他眼睛里表示出一点感激,洛莎的心融化了:“可怜的……可怜的克利斯朵夫!”
她流着泪勾着他的脖子。
克利斯朵夫咂摸到这种纯洁的感情多么可贵。
他多么需要安慰,便把她拥抱了:“你真好,那末你也喜欢她吗,你?”
她挣脱了身子,向他热情的望了一眼,一句话也不回答,哭了。
这一眼使他心中一亮,那就等于说:“我爱的不是她啊……”
克利斯朵夫几个月来不知道的——不愿意看到的事,终于看到了:她爱着他。
“嘘!
有人叫我了。”
他们听见阿玛利亚的声音。
“你愿意回家去吗?”
洛莎问。
“不,我还不能回去,不能跟母亲说话……等一会儿再看……”
“那末你留在这儿,我去去就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