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旧的大学特许状将副校长称为“首席学术官员”
。
格雷姆·C.莫迪和罗兰·B.尤斯塔斯在20世纪70年代认为:“30年以前,副校长的角色和作用不成其为问题,可称之为‘首席学术和管理官员’。”
一位副校长这样描述副校长角色:“在50年代和60年代,副校长认为自己是学术人员的伙伴。
院校是非常小的,你会发现副校长是学术人员的同事,是学术人员团体中的一员,而不是管理人员,不会使用‘管理’一词。”
2.行政官员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副校长的职位发生了急剧的变化。
在罗宾斯报告有关大学成员的列表中,副校长被称为“行政人员”
。
但是大学副校长都憎恨这个称号。
贾勒特报告建议副校长应该是首席执行官,负责管理各个层次的学术人员,而不是领导一个学院。
之所以会发生这种变化,是因为大学拨款突然大幅减少,决策变得更加紧急。
副校长在某种程度上要调和首席执行官的决策和学术团体成员的要求。
副校长参加评议会会议,听取关于有问题学科的不同意见,最后讨论达成一致意见。
从一开始副校长就知道结论应该是什么,但是他要说服他的大多数同事,这就要求副校长具有更强的行政能力。
3.管理专家
现在副校长的角色与以前又有很大的不同。
副校长职位通过广告招聘,他们可能并不是学术人员,却获得三倍或四倍于教授的工资。
“他们变得更像个指挥者,而不像以前的副校长。
教授们感到他们的作用和地位下降了,他们现在是法人化企业的一部分:教授比以前是多了,但以前的教授能自己当家,副校长不能干涉他们。”
副校长职位权力在近30年的一个主要变化是变得更加强调管理的专长了。
从近来一个有关副校长职位的招聘广告中就可以看出这种变化的性质。
他们要求副校长的候选人具有如下所有或者大多数特征:学术领导;科研成就;深厚的高等教育知识;高级管理成就;有与多种私人和公共机构互动的证据。
传统上对学术管理的要求仍旧受到高度重视,但是已经加上了一些对管理经验的正式期望,副校长正从学术领导的角色向院校管理者的角色转变。
(三)校长的职业化素质
《科学时报》张碧晖采访刘道玉校长在《大学校长应该职业化》一文中说:[4]
职业化校长最主要的是要有职业精神和职业能力,他们的素质应该包括如下几点。
首先,校长应认是教育家,懂教育理论和教育规律,有自己的办学理念。
在《中国知名大学校长访谈录》中评论:“值得注意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的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中,涌现了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如华中工学院院长朱九思、武汉大学校长刘道玉、上海交通大学的邓旭初、深圳大学校长罗征启等。
他们为改革计划经济和苏联模式下形成的陈旧、僵硬的教育模式,进行了勇敢和富有成效的探索,作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
。
前三位校长,他们没有一位是院士,也都不是博士生导师。
当然,如果有很高学术水平又懂教育和会管理的,也可以当校长,例如钱伟长、杨福家等。
但如果只是学术水平高,一般是不一定当好大学校长的。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调查显示,70.5%的公众认为大学校长首先应该是一个教育家,“只有出现了教育家型的校长,中国的高等教育才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途”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