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文学

第三 问题之二 世俗化问题(第5页)

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实践。

根据博克的研究,消费主义教育价值观的出现可上溯到20世纪早期,20世纪60年代更为明显,它比消费主义的出现略为晚些。

知识少、要求多的学生不断增加,美国高校对学生的学业要求逐渐降低,可供选择的课程大量增加,人们将高等学校描绘为教育的“超市”

,相应地,学生即为“教育超市”

的消费者。

[8]

1970年以来,面对教育设施相对过剩、财政危机、生源减少等问题,各校之间、各系科之间为争夺生源而展开了空前激烈的竞争。

竞争的结果是,教师的影响力下降,学生的地位则恶性上扬,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产生巨大变化:以买卖关系为基础,学生是买方,学校是卖方,教育价值取向的重点由学术转向所谓消费者权益,并把“消费者至上”

视为教学的准则。

这就是学者们所说的“学生消费者至上”

观念。

消费主义倾向的集中体现:高等教育的质量由顾客来定义。

“学生消费者至上”

的观念,是近30年来高等教育变革过程中消费主义倾向的重要标志。

1980年,斯塔特曼(V.A.Stadtman)教授指出“当前最经常被用来描述最近引起高等教育重大变化的词语就是‘学生消费主义’”

尽管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维的概念,人们的质量观是变化的,但根据教育消费者地位不断攀升的状况,有学者已经指出,如果说20世纪的质量观还是以“合格质量”

为标准的话,那么“用户满意”

将是21世纪质量的最终标准。

这就是说,学生消费者、社会消费者的需要和价值期望将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调节器”

,高等教育质量就是它满足“消费者”

需要的程度。

在实践领域,消费主义对高等教育变革的影响是广泛的。

消费主义教育观的出现,是教育史上的一桩大事。

在美国高等教育史上,则是最为重大的方向性转变之一。

克尔(ClarkKerr)认为,“这种从注重学术的价值到注重学生消费者的转变是美国高等教育史上两次最重大的方向上的转变之一。

另一次转变发生在一个世纪前现代大学取代古典学院”

学生们为工作而忧虑,不管他们主修什么科目,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未来就业做准备。

这导致“人人只关心满足个人的需要,而缺少共同的责任感”

[9]

在高等教育课程变革过程中,消费主义观念得以向教育过程内部渗透。

为找到报酬优厚的工作而忧心忡忡的学生们,要求学校课程更加具有针对性,雇主们也要求课程更直接地与他们的需求相关。

实用课程、职业课程或就业准备训练的科目对传统的学术课程形成压倒之势。

大学教育越来越成为各种职业教育的拼盘,大学沦为职业技术的养成所。

为了迎合各种学生的不同口味,许多院校开设应用性强、“麦当劳”

式的课程,推出了“短、平、快”

的课程计划,出现了课程的“拼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斯坦索姆神豪九零后天师一睁眼,我穿成两个熊孩子后娘桃桃乌龙满级大佬从斗罗开始重生后我成了全大陆最横的崽狂探我的重返2008我真不知道原来我家这么有钱斗破乾坤,龙王求亲请排队重生之惊羽夫人每天都被套路从水浒开始的好汉之旅星际第一女将极品赘婿八零之珠光宝气公子实在太正义了棋魂:随身阿尔法狗穿成反派的病美人妹妹[穿书]洪荒之太清问道袖藏天光破茧一剑倾国空间农女:团宠娇妻甜又飒权游:睡龙之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