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服务导向”
的高校管理,概括起来,即行政管理者由原来的控制者,改变为服务者。
企业再造理论强调顾客至上,以为顾客提供便捷、直接、令顾客满意的服务为己任,学校的流程改造也是如此。
以教师和学生为导向的一站式服务。
一站式服务,作为改善服务质量和服务方式的重要措施,正成为我国许多高校改善服务的重要举措。
“一站式”
服务模式,其重要特征是尽量减少师生与管理部门的接触点,让师生走出“程序迷宫”
,避免来回奔波,获得快捷的服务,迅速解决问题。
一站式服务,通过将本来地理空间分散的相关单位集中到一个地点,将以前分散处理变为联合办公,减少了一些不必要的处理环节,缩短了整个处理流程,使运作效率大大提高。
协调学校发展与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关系。
作为一个社会机构,大学必然生存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大学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科研单位,功能也发生了变化,即由知识传递、知识创新向知识传递、知识创新、知识应用有机融合,大学不仅仅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基地,同时也是一个参与社会变革、提供科学咨询、促进社会进步的思想库,在国家创新体系和科教兴国战略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大学在发展中,要想既保持自身的逻辑,保持学术的本质,又能满足社会的直接需要,则需要认真谋划,变革管理。
3.以科学管理为中心,规范管理流程
科学管理是提高管理的必由之路,必须遵循高等学校的办学规律,规范管理流程,科学组织管理活动。
这就要求:
以价值为导向,确定学校的核心流程。
高等学校管理一定程度上存在教学科研中心地位失落,管理职能偏离,高校“办社会”
的问题,已经偏离了学校的中心工作。
要优化和改进大学管理,就需要进一步以学校价值和中心工作为核心,分析管理流程。
高等学校流程优化的过程,也就是确定核心流程和非核心流程的过程。
对于核心流程,如教学管理流程、教师管理流程、科研管理流程等必须得到充分的改进和优化,对于非核心流程,如后勤服务等,可以通过外包等社会化、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对于不该做的流程则给予取消,这样以便把更多的精力放到高水平的队伍建设和高素质学生的培养上。
界定并理顺各种工作关系,在明晰和完善学校的管理结构下,规范学校的管理流程。
高等学校是实施高等教育的社会组织,同时具有行政属性和学术属性,这就决定了高等学校的管理具有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双重性。
行政管理具有整体性、一元性和层级性,优势在于集中调控;学术管理扎根于学科和专业,具有分散性、自主性和民主性,是学校知识管理和知识人管理的特点所在。
这样,高等学校就存在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其他利益群体权力等。
这些权力在学校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些权力来源不同、性质不同,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要实现科学管理,规范管理流程,就必须建构一个合理的权力结构,优化权力配置。
进一步理顺校内各种关系,就是要进一步明晰党委领导权、行政管理权、学术自治权、依法监督权和民主参与权等权力结构及其相关工作关系,在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民主管理、依法治校的领导制度和管理体制下,按照各自的管理权限和权力配置,科学管理,规范各种管理流程。
完善运行机制,在合理的管理体制下,规范管理流程。
系统科学理论强调,一个组织自主高效率运行有赖于整体稳定的自组织能力。
如果把大学的决策和管理权都集中在学校层面,学院没有自主运行能力,院系很多事务的处理依赖于学校,这样,不仅反应缓慢、效率低,而且不利于人才培养和学科学术的发展。
大学的发展应该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学科为基础构建大学的组织和管理机制。
以学科组织群体构成的学院作为学校管理的中间层次,按学校的授权对学科进行必要的行政和学术上的管理,会使大学呈现纵向行政管理畅通,横向学术活跃的组织特性。
学校作为决策中心则要从琐碎的事务解脱出来,把精力集中到具有全局性、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事项的决策上,以及对院系的指导、监控、评估与激励上。
4.以民主监督为手段,严格管理流程
高校管理工作,一方面,为了提高办事效率,应简化流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