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第一节大学与社会的关系:校长治校问题
banner"
>
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苏霍姆林斯基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评论他的校长。
——陶行知
社会在巨变,高等教育也在快速发展,要求大学要适应这种生存环境。
从根本上讲,大学还是社会需求的产物,没有了社会的需求,也就被社会所淘汰。
但并不是说所有的社会需求都是正确合理的,因为社会是现实的,更加关注的是现实利益而非长远利益。
而大学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结合的特殊的学术组织,更加关注带有规律性的、人类普遍关注的长远利益。
由于价值取向上的偏差,大学往往被冠以传统、保守的帽子,这也正是大学独特性、价值所在,才有了特殊的美誉“社会之灯塔”
。
这也正是大学面对社会现实的种种需要,要采取谨慎的态度,要采取有选择的“适度的适应”
。
大学和社会的关系非常微妙也相当复杂:无数历史经验表明,大学不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就会犯“理想化”
错误,从而停滞不前并被社会所抛弃。
相反,大学一味地强调适应社会,无条件地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就会犯“世俗化”
的错误,从而失去大学的独特性、精神与魅力。
如何把握好这对关系,与其说是科学,不如说是艺术。
笔者认为应把握好两点,首先要“适应”
,但这种适应是有条件的,即“适度的适应”
;其次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
,保持自己的“特色”
与存在的“价值”
,这可谓“有大学的理想但不能理想化”
。
下面分别讨论“适应性”
和“独特性”
这两个问题。
一、大学的“适应性”
问题
大学是“遗传”
与“环境”
作用的产物。
“环境”
在剧烈变革,其要求大学要适应这种生存环境的变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