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的办学理念,对北京大学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聘请各种不同政治倾向和学派的著名学者云集,在学术上各抒己见、自由探讨,出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校园学术气氛,为北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著名学者梁漱溟曾这样评价蔡元培的功绩:“蔡先生的一生成就不在学问,不在事功,而只在开出一种风气,酿成一大潮流,影响到全国,收果于后世。”
事实确实如此,蔡元培最大的功绩,就在于他通过改造旧北大使之成为一所著名的大学。
(10)“大学者”
“有大师之谓也”
的理念,奠定了清华大学的显赫地位。
清华大学原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1925年才设立大学部招收本科生。
1931年上任的梅贻琦校长,在就职演说中阐述了他的办学理念:“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一个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全在于有没有好教授。”
[8]正是这种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使20世纪30年代的清华名师云集,睿才荟萃,群星灿烂。
清华也随之成为我国最有影响的大学之一。
2.经典的启示
回顾一流大学发展的历史事实,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若干启示。
(1)创建一流大学首先要有先进的办学理念作指导。
所谓办学理念,是指人们对自己学校的定性、定位及职能的认识。
即要把这所学校办成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成这样的学校。
办学理念对办学起着定向的作用,这对学校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办学者来讲,对学校进行任何重大的改革,从本质上讲就是对学校进行重新设计。
这一设计是否成功,首要的就在于是否形成了明确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办学理念。
正如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卡尔·雅斯贝尔斯所说:“重新确定大学的理念是首要的任务。”
[9]办学理念的重要性,是使办学者不能老是重复过去,而要给予学校一个未来发展的远景。
如果没有这样一个远景作指引,在行动上就会是“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
。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芝加哥大学前校长罗伯特·赫钦斯曾指出:“大学需要有一个目的,一个最终的远景,如果它有一个远景,校长就必须认出这一远景;如果没有远景就是无目标性,就会导致美国大学的极端混乱。”
[10]
教育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服务的,而人的发展也是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紧密联系的。
因此,科学地分析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状况和趋势及其对人才素质、对大学职能的新需求,是产生先进的办学理念的基础。
洪堡的“教学与研究相统一”
的办学理念产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德国。
范海斯的“大学为社会服务”
的威斯康辛思想产生于20世纪初叶的美国,都是适应它们各自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趋势的要求,因而既促使自身获得飞跃的发展,又引领整个高等教育改革的潮流,其先进性也正体现于此。
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大背景,是有层次性的。
既有全球性的,也有国家性的,还有地方性的等。
这几个层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前者既制约着后者,但又要通过后者来体现。
与经济社会发展宏观大背景的层次性适应,高等学校也是有层次性的。
先进的办学理念,往往既要体现全球性的宏观大背景的要求,又要体现国家的、地方的发展的要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