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梧桐文学】地址:https://www.wtwx.net
越来越重,“人文气”
越来越差,离“书生气”
越来越远。
究其原因,一定程度上是中国传统观念“学而优则仕”
在作怪,“官本位”
思想和薪资待遇问题在动摇着学者的心。
教师群体的经济、社会待遇低,收入不如行政管理干部。
目前,校长“官员化”
现象愈演愈烈,校长的很大精力要花在“位子”
上。
20世纪初那些大学校长,给人们的印象是他们的角色意识非常清晰,谨小慎微地注重自身行为,努力营造和守卫自由平等的大学文化,处处警惕“官本位”
对大学的入侵。
比如蔡元培先生,他在北大当校长时每天进校门时都要向校工脱帽敬礼,这不能不让人们反思当今校长的角色定位。
[2]
现在从各个方面看,大学正在逐渐变为一种行政机关。
“大学内部行政权力泛化,大学管理的‘机关化’色彩过于浓厚”
,而且在某些方面甚至“比机关还机关”
。
[3]
“大学之‘大’,其内涵应该是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培养人、完善人,不断提升人格和道德;独立于政治权力之外,追求学术真理。”
“大学要健康发展,需要平衡好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大力清除‘官本位’,让校长等管理者去‘官员化’,走向‘职业化’。”
校长要由醉心教育的教育家担任,应取消大学领导的行政级别。
院士是做学问的,不宜提倡他们过多担任行政职务。
现在学校行政大楼正在演变为主要服务于校领导的秘书机关,而不是全心全意为教授、科研、教师、学生服务的机构。
现在一再提倡服务型政府,而大学行政机构却慢慢变为官僚机关,这是很不协调的。
[4]
3.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失衡问题
我国高校沿袭了行政权力占主导的管理体制,行政权力在高校日常管理与资源配置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可以说是高校中最为强势的权力。
我国高校的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往往处于一种“非和谐生态”
。
由于高校过度“科层化”
,引发了严重的“官本位”
意识,导致我国高校普遍存在行政权力强势而学术权力卑微的现象。
在高校管理中,教师非但对学校非学术事务没有话语权,对学术事务的发言权也极少。
这种现象妨害了高校学术活动的发展,违背了大学存在的根本宗旨。
由于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失衡,行政权力唯我独尊,造成了权力与责任割离,教育资源浪费严重。
权力是责任的共生物,权力的授予必然伴随着责任的规定,但现实中往往是片面强调权力而造成了权力与责任的严重割离。
高校在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权力与责任的割离现象很常见,如高校职能部门在对学校的人、财、物、信息资源等进行调配时表现出很大的人为性、随意性,造成教育资源配置的低效甚至无效。
这种情况之所以发生,主要是由于缺乏对教育资源配给权的检查和评估机制,给责任人推卸责任留下了空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